天天看點

“夫匠者,手巧也”——趣解漢字“匠”

人才是第一資源。在人才強國雁陣格局中,上海擔當着“頭雁”角色。“海聚英才”,除了要廣聚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卓越工程師,還要不要湧現一大批支撐“大國制造”的匠才呢?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大國制造”離不開生産工具或器具,也離不開掌握運用生産工具或器具的技藝技能。生産工具或器具關聯着産業和職業的特征,也是特定産業和職業的符号化象征。

“夫匠者,手巧也”——趣解漢字“匠”

這個“匠”字的構造,不出意外,同樣關聯着生産工具或器具。從匚,表示筐簍匣盒,從斤,指斧頭刀具等。會意為背着工具筐簍的木工或木匠。其實木匠裝工具的筐簍除了斧,還有锛、鋸、曲尺、墨鬥、刨、鑿之類,但一把斧頭足以顯現大匠之風。由此再引申,無論木匠、瓦匠、鐵匠、泥水匠等,但凡手藝人,都可歸結于這個“匠”字。

“夫匠者,手巧也”——趣解漢字“匠”

“大匠運斤,無迹可求。”高超的匠人,運用刀斧,卻不會在作品或器物上留下刀斧痕迹。何故?此謂得心應手、心手相應。“執斤如風。”沒有娴熟的技藝、精準的技能,不可能如此出神入化的。

“夫匠者,手巧也”——趣解漢字“匠”

“夫匠者,手巧也。”手工業時代,靠的就是手藝。手不巧,何以造就絕世佳品、國之重器?“匠,治也。”治國如治器,營構布置之間,山水秀麗,交通便捷,居所巧設,器物精美。是以就有“匠人建國,匠人營國”之說。

“夫匠者,手巧也”——趣解漢字“匠”

匠人有匠心,專注不移、善用巧思、追求極緻的氣質,凝結在他們辛勤勞動的汗水裡。“着一事、傳一藝、顯一技”,技不壓身,名師出高徒、名師帶高徒,匠人自有匠人的精神境界。當然,如今上海為了培養更多的工匠,形成了一個名師帶多個徒弟的“名師工作室”,不啻為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繼承”。至于“智慧工匠”,更是數字時代卓越的能工巧匠。

“夫匠者,手巧也”——趣解漢字“匠”

不忘祖師爺,堅守執著,古代匠人裝工具的筐簍多有禁忌,輕易不讓人碰,正是出于他們對于職業的敬畏。試想,離開了工具或器具之“匠”,匠人還能稱之為“匠”嗎?(沙水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