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酒股集體下跌,監管要求禁止“特供酒”,汾酒回應李秋喜退休傳聞

12月16日,白酒闆塊開盤大跌。截至下午收盤,山西汾酒(600809.SH)跌幅6.57%,舍得酒業(600702.SH)跌5.07%,皇台酒業(000995.SZ)、今世緣(603369.SH)、金徽酒(603919.SH)和酒鬼酒(000799.SZ)等跟跌。

白酒股集體下跌,監管要求禁止“特供酒”,汾酒回應李秋喜退休傳聞

白酒股集體下跌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有消息稱,山西汾酒董事長李秋喜或将于近期宣布退休。對此,公司相關人士回應稱:“沒有收到李董事長的辭職檔案,且并未收到相關消息或檔案确定此事。若屬實公司會盡快釋出公告。”

對于白酒股突然回調衆說紛纭,有觀點認為白酒闆塊近期反彈較大,本身已有回調需求;加之國家監管部門拟規範“特供酒”“專供酒”“年份酒”等,一定程度影響了市場情緒。

“特供酒”“專供酒”将退出

12月1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白酒生産許可審查細則(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有幾大顯著變化。

征求意見稿規定:“企業不得虛假标注産品執行标準,不得以固液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冒充固态法白酒。”“使用食用酒精勾調的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其配料表應标注食用酒精。”

事實上,固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液态法白酒的工藝流程、标簽标注等問題長期受到市場關注,一些酒企也愛打“擦邊球”混淆視聽。在沒修改之前,占據低端市場的“液态法”白酒幾乎等同于食用酒精。此次監管再度明确後,意味着液态法白酒有可能将被市場抛棄。

征求意見稿還規定,“白酒标簽不得标注‘特供’‘專供’‘專用’‘特制’‘特需’等字樣;生産年份酒的企業應建立年份酒品質安全标準,年份酒标簽應如實标注所使用各種基酒的真實年份和比例。”

多年來,白酒市場各類“特供”“專供”“特制”等現象層出不窮,部分酒企為了擡高價值,故意塑造身份差異等,甚至拉虎皮做大旗,出現欺詐、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象。監管對此進行明确限制後,無疑有利于淨化行業市場環境,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此之前,貴州省仁懷市酒業協會釋出了《杜絕和抵制借慶祝名義從事商業炒作牟利行為倡議書》,同樣表示要杜絕營銷各類宣稱“特供”“專供”或變相宣稱“特供”“專供”酒類産品。

熱炒的“年份酒”也要規範

這些年來“年份酒”也被市場熱炒,并成為很多酒企吸引消費者的一大“賣點”。一些消費者信奉“酒是陳的香”,但迄今為止國内的年份酒都沒有一個标準來管理,緻使亂象叢生。市場上一些所謂的“年份酒”産品,往往隻加了幾滴老酒就成了“x年陳釀”,這也成了行業的潛規則。

紅星資本局從各大電商平台搜尋發現,動辄号稱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所謂年份酒不在少數。在醬酒熱之後,各種聲稱老年份的醬酒也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讓消費者莫衷一是。

白酒股集體下跌,監管要求禁止“特供酒”,汾酒回應李秋喜退休傳聞

動辄号稱幾十年的“老酒”

而市場上針對年份酒的質疑也長期存在。今年年份酒最著名的事件,莫過于舍得酒業12萬餘噸的“老酒”被質疑,被指名不副實,還引發了一場信任危機。這也讓舍得酒業站上風口浪尖,不得不釋出澄清公告,詳細闡述公司老酒儲量真實情況。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表示,目前老酒、年份酒概念十分火熱,但又缺乏相應的行業标準,亂标亂注現象常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手規範後,有利于淨化白酒行業的銷售環境,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但同時也可能會對部分主打此類産品的酒企帶來一定影響。

征求意見稿還提出,企業應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明确追溯目标、措施和責任人員,厘清白酒原輔材料來源、生産環節及銜接、物料流向、資訊采集及記錄規則等,真實、準确、科學、系統地記錄生産加工全過程的品質安全資訊,包括産品、生産、裝置、設施和人員等資訊内容,確定從原料采購到最終産品及銷售都有記錄,實作白酒品質安全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

此外,企業還應建立産品召回制度,確定出廠産品在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準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時立即停止生産,進行召回。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編輯 餘冬梅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