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是一種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好發于少年兒童,隐蔽性高且驟然轉危率大,然而公衆對此病卻知之甚少,很多幼小生命就在惶恐和輾轉中消逝了。是以,家長的及早發現是孩子遠離生命威脅的關鍵。
指導專家:溫賢浩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血液惡性良性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
腿上淤青不退、臉色發白
5歲男孩查出再生障礙性貧血

松松(化名)是一名5歲的男孩,平時活潑好動,2個月前松松媽媽無意間發現松松的腿上有淤青,以為是孩子玩耍時磕碰所緻,過幾天就會消退。但是1個月過去了,淤青不但沒有消退,還流了一次鼻血,臉色越來越白,平時活潑好動的松松突然之間變“懶”了,走幾步路就想要媽媽抱,時不時還有些發熱。
松松的媽媽心急如焚,趕緊帶着孩子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血液惡性良性腫瘤科就診。通過血正常檢查,血液惡性良性腫瘤科醫生發現松松的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闆都特别低,進一步檢查骨髓等,松松被确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屬于重型,若不及時治療,嚴重的出血或感染可能會危及到松松幼小的生命。松松的媽媽非常擔心,同時也很困惑,為什麼孩子會患再生障礙性貧血,怎樣才能治好松松的病?
警惕3種臨床表現
早診斷、早治療
血液惡性良性腫瘤科溫賢浩副主任醫師介紹,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屬于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其年發病率在我國為 0.74/10萬人口,可發生于各年齡組,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再障分為先天性及獲得性。先天性再障罕見,常常合并先天發育畸形及基因異常。絕大多數再障屬于獲得性再障。
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表現主要展現在三個方面:
1.貧血,可呈進行性加重,出現面色、口唇、甲床蒼白,乏力,活動量下降等表現。
2.出血,可出現皮膚、粘膜、髒器不同程度的出血。皮膚出血表現為瘀斑、瘀點,甚至皮下血腫;粘膜主要是鼻出血、牙龈出血、眼結膜出血等;髒器出血可見嘔血、咯血、便血、血尿甚至顱内出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3.感染,因為白細胞減少導緻免疫力降低引起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常合并敗血症,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再障根據骨髓衰竭的程度,分為重型、極重型和非重型。根據不同的分型選擇免疫抑制劑或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
重醫兒童醫院血液惡性良性腫瘤科醫生提醒家長,如果你的孩子出現面色蒼白、出血表現或反複感染,一定要盡早去正規醫院就診,早診斷、早治療。
本公衆号未署名圖文作者請與本報聯系,以奉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