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胸外科手術進入無管化時代 九旬奶奶快速康複

胸外科手術進入無管化時代 九旬奶奶快速康複

無管化手術省略了傳統的胸外科手術必不可少的“四管”。 張輝标團隊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16日電 (記者 陳靜)從開放手術到微創手術,再到無管化手術,随着醫療技術發展和ERAS(術後快速康複)理念的推廣,高齡不再是胸外科手術的絕對禁忌。

記者16日獲悉,上海華東醫院胸外科張輝标、唐東方醫生團隊聯合麻醉科主任顧衛東、徐凱醫生為90歲的超高齡患者成功實施了非插管自主呼吸下(tubeless)的肺癌微創手術。這位老奶奶手術後很快蘇醒、進水進食并快速康複出院。

所謂 tubeless,就是無管化。張輝标醫生16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無管化手術省略了傳統的胸外科手術必不可少的“四管”:全身麻醉的氣管插管、胸腔引流管、尿管、深靜脈留置管。這位專家表示,胸外科手術從創傷很大的開放手術,到現在微創腔鏡手術,發展迅速。如今,醫生們更強調術後的快速康複。

徐凱醫生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成熟開展的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的手術,用正常1/4的麻藥,隻需喉罩不用氣管插管,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恢複速度,顯著減少了患者術後不适。正常的胸外科手術需要為患者全身麻醉,病人呼吸停止,通過氣管插管,讓呼吸機替代患者呼吸。據介紹,麻醉藥不僅會給患者髒器帶來負擔,減慢了患者蘇醒速度;插管過程中,難免會損傷氣管黏膜,而且呼吸機的通氣也會對肺組織造成傷害,給患者帶來痛苦。

顧衛東主任表示:“用短效的藥物,精準的給藥方式,其實是讓病人維持在深度睡眠狀态,再加上多個層面的鎮痛達到麻醉的功效。藥用少了,患者很快就清醒,醒後的狀态也非常好。“

事實上,在患者自主呼吸下手術,對胸外科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張輝标表示,醫生需要有更高超的手術技巧、更靈活的應變能力、更加仔細的操作。“不放引流管可大大減輕患者的術後疼痛。無管化手術方式适用于大部分胸外科手術,尤其在患者身體狀況差,耐受不了全身麻醉情況下,作用更加明顯。”他說,這位90歲的奶奶就是無管化手術的受益者。

華東醫院胸外科主任呂帆真表示:“如今,肺葉切除術仍是根治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方法,探索開展無氣管插管手術是該院胸外科和麻醉科在實作患者快速康複過程中的一大步。對于肺功能較差的患者、需要盡可能減少聲帶損傷的特殊職業人群,無管化手術将會讓其獲益更多。”呂帆真介紹,經過多年探索,目前,無管化手術已在胸外科全面推廣。不過,他指出,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仍需要詳細的術前評估和個體化的手術方案。(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