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天蕩之戰”後,兩國史書都記載韓世忠吃了虧,那南宋赢了嗎?

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國元帥金兀術(即完顔阿骨打第四子完顔宗弼)率領10萬大軍渡過長江南下,一路追擊宋高宗趙構,試圖一舉消滅南宋的統治機構,而趙構則帶着南宋的決策機構一路往南撤退,最後從浙江明州逃入海上,金兀術追擊至海上被宋軍阻擊,眼看着無法完成活捉趙構的任務,大軍後勤又無法供應,是以準備撤退。

“黃天蕩之戰”後,兩國史書都記載韓世忠吃了虧,那南宋赢了嗎?

建炎四年三月,欲渡江北歸的金兀術及其10萬大軍被早先避其鋒芒的南宋浙西制置使韓世忠率領的8000宋軍堵在了鎮江一帶,曆史上著名的''黃天蕩之戰''正式展開,雙方交戰對持長達48天,最終的結果是金兀術順利回到北方,韓世忠無力追趕,此戰在宋、金兩國的史書上記載的也各有不同,《金史》的記載是韓世忠全軍覆沒:

宗弼發江甯,将渡江而北。宗弼軍渡自東,移剌古渡自西,與世忠戰于江渡。世忠分舟師絕江流上下,将左右掩擊之。世忠舟皆張五纟兩,宗弼選善射者,乘輕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纟兩,五纟兩著火箭,皆自焚,煙焰滿江,世忠不能軍,追北七十裡,舟軍殲焉,世忠僅能自免。

“黃天蕩之戰”後,兩國史書都記載韓世忠吃了虧,那南宋赢了嗎?

而《宋史》的記載是韓世忠已經把金兀術逼得窮途末路了:

''世忠以海艦進泊金山下,預以鐵绠貫大鈎授骁健者。明旦,敵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為兩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則曳一舟沉之。兀術窮蹙,求會語,祈請甚哀''

。在韓世忠拒絕放行的情況下,金兀術得到宋人奸細的獻策,強行鑿開老鹳河故道,大軍從黃天蕩退到長江上,韓世忠追擊時小敗:

次日風止,我軍帆弱不能運,金人以小舟縱火,矢下如雨。孫世詢、嚴允皆戰死,敵得絕江遁去。世忠收餘軍還鎮江。

雙方的記錄完全不同,那麼''黃天蕩之戰''到底誰勝誰敗?這一戰之後雙方都在大肆慶祝,金國說我把韓世忠所部全殲,南宋說我把金軍趕跑了,似乎都赢了,可兩國敵對交戰哪來的雙赢?要确定是誰赢了,就要從雙方在此戰前後的戰略目标都是否達到來判斷。金兀術南下的目标是摧毀南宋的統治機構,能活捉趙構最好,這樣就可以從容地将南方收入囊中。

“黃天蕩之戰”後,兩國史書都記載韓世忠吃了虧,那南宋赢了嗎?

但這個目标顯然沒達到,趙構逃到很快,金兀術''搜山檢海''的追殺都沒能抓到這位趙跑跑,後來他甚至把南宋的首都定在了離長江邊夠遠,離海邊夠近的杭州,就可見金兀術的這次追殺對他的刺激有多麼大。抓不到趙構,金兀術沿途占領的建康等城市就毫無作用,金軍無法在南方站住腳,隻能撤回去,雖然遇到了阻力,但最終還是全身而退,隻能說是不勝不敗。

而南宋一邊,韓世忠起初的目标是趁着金軍孤軍深入,無法得到北方支援的情況下,全殲來犯之敵,也成功地把金兀術的10萬大軍給堵在了黃天蕩,但因為兵力不足,他隻有8000人,無法完全圍困金軍,至少老鹳河故道方向就沒有宋軍,可能是沒想到,也有可能是兵力不足,在最後的追擊戰中,從雙方史書上的記載來看,韓世忠顯然是吃了虧的,無非是大是小而已。

“黃天蕩之戰”後,兩國史書都記載韓世忠吃了虧,那南宋赢了嗎?

不過,韓世忠敢借地利以8000軍隊圍困10萬金軍,并試圖消滅之,也足夠稱得上是名将了,最後圍殲戰演變成追擊戰,他個人的戰略目标也沒有達到。但對南宋來說,這已經算是天大的勝利了,這一戰的意義在于金軍再不敢輕易的偏師南下:

''然金人自是亦不敢複渡江矣''

,直到30多年後的完顔亮舉國南侵,而南宋卻有部分軍隊(嶽飛部)從湖北方向開始主動進攻。

是以,''黃天蕩之戰''的結果應該來說對于南宋一方是勝利的,不在于消滅了多少敵人,不提此戰對南宋軍民抵抗金軍帶來的信心,至少也給南宋穩定内部争取到了戰略機遇期。金國同樣認識到在北方沒有完全穩定前,南方不可圖,并在之後幾年嶽家軍的強大壓力下,開始考慮和談的問題,南宋能穩住防線,開始給金國壓力,都是基于''黃天蕩之戰''。

“黃天蕩之戰”後,兩國史書都記載韓世忠吃了虧,那南宋赢了嗎?

此戰過後,韓世忠不管損失了多少軍隊,都受到了宋高宗趙構的嘉獎,升官發财自不必說,但也出現了一出小插曲,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對此戰結果不滿,故而

''上書彈劾忠武失機縱敵,請朝廷加罪''

,趙構當然沒有怪罪韓世忠,但卻因梁紅玉的不徇私情給了她一個''楊國夫人''的稱号,金軍在''黃天蕩之戰''後失去了謀奪長江以南疆域的機會,南宋和韓世忠夫婦算是都赢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