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平等貿易制度引發“國企”破産,談明朝官營買馬機構為何會衰敗

明朝初年的時候,皇帝朱元璋就對于茶葉的生産十分重視,其對于傳播茶葉的茶馬古道也進行了一定的治理。而明朝從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元年到明思宗統治的崇祯十七年滅亡,在這二百九十六年的時光裡,始終處于有戰事的情況。

古代的戰争都是使用駿馬作戰,而駿馬作為戰馬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戰争的勝負,而其也是很重要的運輸交通工具。當時明朝雖然擁有着豐富的兵力,有能力的将領,但是在戰馬的儲備卻很缺乏。面對當時嚴峻的軍事情況,朱元璋意識到了戰馬的緊張性。他對大臣王朱椿指出,我們盛産茶葉,可以作為資本來交換駿馬。

而根據《明名臣奏議》的記載,明朝讓蕃夷向朝廷上交馬匹,而明朝會恩賜下茶葉給他們。明朝的“茶馬互市”經濟政策在洪武五年開始,當時用一匹馬可以交換到千八百斤的茶葉。

然而到達了明代的中葉,一匹上等的馬僅能換到八十斤的茶葉,中等的馬可以換到六十斤的茶葉,下等的馬也就僅能換到四十斤的茶葉。前後的差距如此之大,邊境部落對于這樣的現象自然是十分的不滿。當時,遼東、宣府、甘地等邊境部落各地都屢屢是以而引發了各種争端。茶馬貿易在之前使得明王朝漸漸強大興盛,然而由于并沒有使用平等的貿易制度使得其漸漸走向了衰敗。

不平等貿易制度引發“國企”破産,談明朝官營買馬機構為何會衰敗

一.壟斷茶馬的制度

1.茶禁政策

其實我們所說到的“茶禁政策”就是茶戶們不能自己種植好的茶葉販賣給私人商戶,隻能全部按照官府的定價将生産完成的茶葉賣給朝廷,最終由政府來完成整個販賣的過程。甚至朝廷還下令私人不可以私自将茶葉進行儲蓄。除了自己需要的茶葉以外,必須把多餘的、不用的茶葉全部都拿出來,上交給朝廷。

為此朱元璋在當時還親自制定了相關的茶葉法制,其中規定,茶園主如果把茶葉賣給不被官府承認的私人商販,第一次就要被鞭笞三十,追回茶葉按原價充官;第二次再犯就要被鞭笞五十;第三次就要被杖打八十,同時就要翻倍追回按原價充官。

而根據《明會典》的記載,洪武三十年下诏,各關隘偏僻的地方都要士兵進行嚴格的把控。但凡有人敢把私茶帶出國家境内,頭目都要被淩遲處死,而其的家眷全部都要被發配到關外,錢财全部充官。在這樣嚴苛的禁茶政策的把控下,朱元璋逐漸完成了把市場上所有的茶葉都完全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禁茶政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實作朱元璋把所有的茶葉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為之後的計劃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的一大重要制度。

不平等貿易制度引發“國企”破産,談明朝官營買馬機構為何會衰敗

2.茶葉專賣制度

在完成了将所有茶葉都掌控在朝廷手中之後,朱元璋又推行了嚴格的茶引制度。這個制度的大概就是說,政府按照之前統計的每個茶區茶園能夠産出的茶葉的數量,給當地的政府有定例的茶引,而商人可以前往官府去購買這些茶引,然後去茶園兌換相應的茶葉。

在最開始的時候,一千錢可以得到一百斤的茶葉。而商人從茶園得到這些茶葉之後,還要再次把茶葉運送到官府掌管茶馬的部門——茶馬司,把其中的一半茶葉盡數上交政府,這就是我們後面所說的“官茶”,而另外剩下的一半才可以自行販賣。而那一半商人上交給政府的茶葉即官茶就會被用來作為交換藏區的馬匹,成為後面通過這樣的茶引制度,明朝政府很順利地完成了其的壟斷。

不平等貿易制度引發“國企”破産,談明朝官營買馬機構為何會衰敗

2.金牌信符

“金牌信符”制度開始在洪武九年,當時将軍鄧愈對于邊境各部窮追不舍,到達了昆侖山,疏通了道路,宣布成立必裡衛二十一族,頒降金牌二十一面為符向政府交納馬匹。而在之後逐漸增加到了四是一面,分發給邊境各部。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這個制度下的茶馬交易并不是藏族和明朝政府進行的自由貿易,是一種不平等的、帶有強制性色彩的貿易活動。甚至可以說是在貿易形勢下掩蓋的封建稅收。

不平等貿易制度引發“國企”破産,談明朝官營買馬機構為何會衰敗

而随着明代朝廷政治的穩固和茶馬貿易的不斷發展,邊境各族漸漸接受了明朝對于他們的統治,并且慢慢服從了明朝廷的強制性上交馬匹的制度。

二.衰敗之由

1.茶馬的價值不對等

明朝在朱元璋的帶領下,想要通過“賤其所有,貴其所無”的不等價交換來實作對于邊境各國的統治,于是其對于茶馬的價格進行了很明确的規定。茶馬貿易是按照馬作為基礎價格機關,根據馬的好壞來交換茶葉的多少。在不同的時期,茶和馬的價格有着很大的差異。

在制度成立的初期,一匹馬可以交換到千八百斤的茶葉。而到了後來朱元璋曾經派李景隆去負責整個茶馬交易,用50萬斤的茶葉換了足足13518匹駿馬。也就是說,到了後期,一匹馬僅僅就隻能兌換到37斤的茶葉。這樣巨大的茶馬價值的不對等,給明朝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其可以用很少的代價得到更多的駿馬用其投入到戰争中,但是一個新的問題在這個時候也産生了。

這樣的規定其實是違背了經濟規律的,其并不符合商業的價值浮動規律,就一定會導緻貿易雙方的一些經濟損失。處于控制地位的官府壓低了馬的價格,從中得到了巨大的經濟利潤,而對于少數民族人來說就是順勢巨大。政府把有着獨立性質的經濟變成政治統治和軍事活動的附庸形式使得少數民族不得以接受了這樣的不平等貿易制度。因為茶和馬匹之間存在着很大的價格差距,

而中原地區并沒有提高茶葉的價格,這時候商人就可以用一樣的價錢換得到的茶葉兌換到更多的馬匹,然後再把馬匹全部都換成金錢,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就可以賺取到十分豐富的利潤。

不平等貿易制度引發“國企”破産,談明朝官營買馬機構為何會衰敗

在這樣巨大的利益驅使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挑戰朝廷的制度,铤而走險在私下進行茶馬之間的貿易,甚至其的價格在一些時候會比官府定下的價格更加優惠,于是當時藏區的人們十分歡迎這些走私者的到來。而這樣的走私活動就是後來私營的前生。

2.不平等貿易催生私營

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少數民族漸漸不願意接受和官府的不平等貿易制度,而到了明中後期,官營茶馬貿易漸漸讓出了曆史的舞台。在明代商業十分繁榮,其的商人并不僅僅限于内地之間的販賣,他們從商的腳步甚至已經踏足了東南亞等地。這些商人唯利是圖,完全不怕巨大的風險,他們憑借自己的從商頭腦,利用政府制度裡面的各種漏洞,開辟了一條商路。

他們主要利用僞造茶引、對茶葉進行夾帶出境、賄賂相關的官員、對沒有茶引的茶葉私自進行購買等方式獲得茶葉。雖然我們在前面也提及過明朝的法律對于私自販賣茶葉的罪行很重,但是到了明代中後期,相關的法律漸漸開始松懈,本來之前的懲罰是處于淩遲之刑而改成了充軍,這也使得商人有了可乘之機。

當時的明王朝認為隻要控制住了茶葉的供給,就能完成對于遊牧民族的控制。然而不平等的貿易制度使得邊境部落慢慢對于明王朝依靠實作茶葉的壟斷而控制他們出現了不滿的情緒,因為私營慢慢的崛起,他們也不再甘心把辛辛苦苦養大,作為唯一的生命支撐的牛馬來和朝廷進行交換。

不平等貿易制度引發“國企”破産,談明朝官營買馬機構為何會衰敗

茶馬貿易使得明王朝有了一段時間的強大興盛,然而由于其堅持采用了不平等的貿易制度導緻其對于茶馬貿易控制的失敗,到了最後整個王朝甚至被原本臣服在茶葉這一經濟武器的北方少數民族完全推翻。

三、小結

由于統治者希望完全可以對于茶馬貿易進行控制,而在茶馬漸漸不等價的不平等貿易制度下,明朝的官營漸漸衰落。

不平等貿易制度引發“國企”破産,談明朝官營買馬機構為何會衰敗

其實經濟貿易隻有在平等自由的環境下,才會對政局産生巨大的推進作用。在利益的巨大驅使下以及市場的廣泛需求下,面對不平等的貿易制度,自然就會有人铤而走險,開始了走私的生意。而在走私的漸漸成規模下,走私變成了“私營”對“官營”産生了巨大的沖擊,進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官營”的衰落似乎成為了一種曆史的必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