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不斷有人說張學良晚年曾對發動“西安事變”追悔莫及,稱其承認“愧對”蔣介石,也有網友認為“張學良不回大陸,最主要的原因明顯是良心不安,愧對父老”,還有網友說張氏晚年曾寫過《愧對蔣公》一書,以此證明“後悔”說法的可靠性。但其實,關于張學良“後悔”發動西安事變的說法出自蔣介石時代張氏的自述,但其内容顯然是經過蔣授意的,是以“後悔”之說并非張學良的真實想法。
張學良後來在口述曆史中很不客氣地說,“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發表的《蔣委員長西安半月記》都是假的”———事實上是蔣介石囑托秘書陳布雷于1937年2月在杭州新新旅館閉門杜撰,八易其稿,印了80萬冊。張還澄清,自己沒有寫過《西安事變忏悔錄》,那是蔣經國把他寫給蔣介石的一封信加以改編,以“忏悔錄”為名發給軍隊做政治教材。經張向蔣介石提出異議後,蔣才“批評、撤換有關人員”,撤銷刊登此文的雜志,以息風波。
盡管西安事變徹底改變了張學良的命運,之後他有諸多不如意,對西安事變的結果也有不滿之處,但張學良始終沒有對西安事變表示過後悔的意思。
1989年,張學良的第一任夫人于鳳至在辭世之前寫了一份回憶錄,披露“盧溝橋事變”後張學良請纓抗戰被蔣介石拒絕,對送蔣回南京心生悔意:“七七抗戰爆發了,漢卿知道後很興奮,他說:這一天終于來到了!他上書蔣先生,請求派他去前線。他一定死在前線報國。但是如石沉大海,得不到回訊。這對他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說,他真後悔了,不應送蔣回南京。他一生的心願———死在抗日的戰場上,不能實作了。”(窦應泰《張學良和發妻于鳳至對西安事變的不同解讀》,《黨史博覽》2011年第2期)張學良對日本有極深的國仇家恨,他曾說:“我恨日本軍閥,一生主要就是(想)抗日,心中最難過的就是抗日戰争我沒能參加。”是以張學良堅持認為為了反内戰和抗日與中共合作并沒有錯。
1947年在鳳凰山幽居期間,張學良對張嚴佛說:“十年期限己滿,如今抗戰勝利,日本人都投降了,還把我關下去,這是什麼法律?這樣對待我,無論如何,是非法的,我心中不平。”(張嚴佛《張學良被軍統局監禁的經過》,吳福章《西安事變親曆記》,P416)
1991年5月29日,張學良在曼哈頓中城會見了來自中國大陸的東北同鄉,有人問到張學良對蔣介石“安内攘外”的政策時,張學良十分肯定地說,他仍然認為“安内攘外”政策不可取。他堅定地認為隻有國共合作“攘外”,才能最終“安内”。(《張學良世紀傳奇(口述實錄)》P1111)
1992年,張對唐德剛說:“至于你們問我,為什麼會有西安事變,我隻能這麼說,我相信中國一定要統一,要槍口對外,不要再打内戰了。這是我的一貫信仰,從東北易幟到西安事變都如此,談不上什麼後悔不後悔。”(《張學良世紀傳奇(口述實錄)》P1194)
1995年,張學良九十五歲生日時說:“回憶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曆程,我對1936年發動的事變無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還會做西安事變之事。”(《張學良世紀傳奇(口述實錄)》P1142)
可以說,張學良在可以自由發言時從來沒有承認過西安事變有錯,也根本沒有表示過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