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上的民族英魂
——讀李浩白長篇小說《鹽戰》
馬衛
好小說,首先要有好故事。
《鹽戰》就有好故事。好故事表現在:一是多頭并進,互相鉗制,生死攸關,懸念叢生。多頭:一是共産黨——有三條副線,八路軍駐渝辦事處代表、川東地下黨、黎天勝;二是國民黨,分為中統、軍統,其中中統又分為四川派和中組部派;三是以忠縣牟寶權縣長為代表的武德勵進會;四是忠縣的民間組織天虎幫;五是以趙信全為首的日軍諜報人員;六是地方鄉紳。各方都圍繞着鹽,爾虞我詐,明争暗鬥,文武雙戰,精彩紛呈。
雖然線索多頭,但交待清晰,邏輯嚴密。更精彩的是,中統中有軍統人員,軍統中有中統卧底,兩線相交,懷疑、設套、大展手腳,讓人眼花缭亂,應接不暇。共産黨中出現了叛徒,危險在即,船上鋤奸那段很精彩。共産黨的川東地下組織,寫得極為真實,寫出了共産黨人艱苦卓絕、不怕犧牲的英勇精神。也寫出了某些基層組織求勝心切,鬥争經驗不豐富,造成人員犧牲的不幸。
整部小說,情節生動,引人入勝。
好小說,得塑造出性格鮮明的人物。
《鹽戰》中,作者成功塑造了沉着機智的共産黨員黎天成。他在國民黨中樞的中組部黨員訓練處做秘書,受派遣到鹽都忠縣當國民黨縣黨部秘書,後任書記長。他的秘密使命,卻是給八路軍弄鹽,保證前線将士的食用和醫用,責任十分重大。是以,自他上任始,無時無處不在圍堵交鋒之中。憑着他的智慧,先是鬥垮了牟寶權為首的武德勵進會;然後鬥赢了以趙信全為首的日諜團夥,毀滅了他們占有和炸毀忠縣鹽場的陰謀;還鬥勝了以韋定坤為首的軍統特務。掩護了川東地下黨,暗殺了叛徒,保護了我黨在鹽場的重大利益。黎天成是民族英雄,把國家的利益放在崇高的地位。是以,面對生死,面對情感糾纏,面對金錢,他都能泰然處之,才能聯絡同志,利用盟友,完勝對手。
《鹽戰》 李浩白/著 四川文藝出版社
《鹽戰》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我認為是着墨不多的國民黨中組部大佬馮承泰。他的老謀深算,他的處世精明,他的巧于僞裝,無不恰到好處,暴露出了國民黨黨棍的醜陋嘴臉。國民黨的失敗,根本原因是失去民心。失去民心的原因,是國民黨的貪腐,而馮承泰就是貪腐的典型。馮承泰的圓滑和強勢,實際上是處處謀私,但面子上卻又冠冕堂皇,将肮髒包藏得十分巧妙。
《鹽戰》對江湖兒女的塑造也極為成功。川江,在民國時期,幫派林立,其成員形形色色,極為複雜。天虎幫三位頭目,分别跟随了軍統、日諜、共産黨,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最後各有結局。既是他們本性的選擇,更有對時代的認識。沒有國家,什麼江湖都不成立,但是,二幫主鄭天順這樣的江湖遊客、寄生幫派,心中永遠想謀取私利,是以投靠了日諜,結果是被當做幫兇而喪命,玩火自焚是必然結局。大幫主任東虎依附軍統,為虎作伥,雖然最後醒悟,但為時已晚,結果也是被冤殺。其悲劇命運,自是無法逃脫。三幫主任東燕,明晰大局,選擇了親近共産黨,最後成為共産黨員,英勇犧牲,其形象光照人間。
好小說,要有地域特色。
忠縣是長江邊的水碼頭,因為産鹽,成為抗戰時期中日兩國的焦點之一。《鹽戰》寫出了忠縣的地域風情,寫出了忠縣的人情世故,寫出了忠縣的水陸生活。特别是祭祖神廟那段,描寫生動,文筆精彩。還有對袍哥的描寫,也為之增色。袍哥,是民國時期四川極為普遍的幫派組織。在國民黨時代,是本地的二政府,有些地方甚至比國民黨的基層政府還管用。雖然袍哥分為清水——不涉黑黃賭搶騙,渾水——道地的黑社會,但由于生存的需要,袍哥事實上已成為當時的社會毒瘤。《鹽戰》對袍哥動作和暗語的描述,準确精當,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
《鹽戰》題材獨特,故事生動,語言流暢,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好小說。
版面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