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争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争。從東北到華南,每一場戰鬥都要付出數倍于敵的代價。要知道抗日戰争有多艱難,看看日軍一個甲種師團戰鬥力多強。“擲彈手”“坦克兵”等技術兵種竟然比正常士兵都多,而且各個都是“狙擊手”。

說到日軍的甲種師團,指的就是開戰之前日軍的常備師團。即日軍的“近衛師團”以及十六個常備師團。這些師團裝備精良,全部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且有着優良的傳統。這些師團不像抗日劇中演的那樣,一個英雄可以團滅一幫日本兵。經常的情況是,一個日本甲種師團可以團滅一幫國軍精銳師。我們看看這些甲種師團到底有多精銳,就知道我們的抗日戰争到底有多麼的偉大。
首先就是強悍的單兵作戰能力。在中國戰場,日軍的正常步兵作戰武器是“三八大蓋”這種步槍。日軍的子彈供應相對比較缺乏,是以射擊精度相當高。當然,我們這裡的子彈供應是與美歐等工業強國相比,與中國這種工業能力極其脆弱的國家比當然高很多。日軍的射擊精度有多高呢?當時甲種師團的射擊标準是:“300米外的伏靶,必須要五發五中,而且彈着點必須要分布在拳頭大的面積内。”這基本就是神槍手的标準。是以,在抗戰中,我軍的大量軍官就是被日軍狙殺掉的。
這樣的單兵作戰能力,令中國的軍官們驚訝。當時李宗仁就有評價:“訓練之精戰力之強舉世罕有其匹。”除了作戰能力,戰鬥意志也很強。這也是我國在抗日戰争初期很少能抓到日本士兵的原因。在全面抗日戰争之前的諾門坎戰役中,蘇聯強大的火力将日軍碾壓。然而,日軍第七師團竟負隅頑抗,蘇軍是以損失慘重。被蘇聯人稱作“我們簡直是在同死人作戰”。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打輸了的日軍還要聲稱自己獲勝的原因。
日軍甲種師團不僅單兵能力強,其武器裝備相比于國軍也是高出一大截。一個日軍的甲種師團,在抗戰之初,下轄四個步兵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重炮聯隊,一個辎重兵聯隊。一個甲種師團擁有機槍650挺,火炮108門,戰車24輛,坦克20輛,還有大量的車輛作為運輸。甲種師團下的每個連都有六挺機槍和擲彈筒。這樣的裝備,在國軍面前簡直是無敵的存在。
這其中最誇張的就是日軍的“闆垣師團”。這個師團總共有22000人,正常士兵竟然隻有不到1/4,大部分都是像“機槍手”“裝甲兵”“擲彈手”這種技術兵種。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師團被稱為“皇軍之花”的原因。在這樣的強大對手面前,我們赢的很艱難。當時李宗仁說:“每小時的死亡辄以千計,犧牲的壯烈,在中華民族抵禦外辱的曆史上,鮮有前例。”如果不是我們的抗日先烈死戰不退,國共雙方高層堅定抗戰意志,如清政府那般,早就輸了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