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A股尾盤多隻創新藥股大跌,藥明康德直接跌停,港股藥明生物跌逾19%。
資金集體恐慌出逃,是因為有消息稱,中國部分生物技術類公司可能會被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不過目前該資訊的真實性還有待驗證。
e公司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内人士,均表示中國生物科技類公司被列入黑名單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有企業被列入黑名單,也要具體分析該公司的美國業務占比情況,理性看待。
資金踩踏出逃
12月15日午後,A股創新藥闆塊大跌,WindCRO指數收跌5.81%,15隻成分股全線收跌。
藥明康德直接跌停,這是該股自2018年5月份上市以來出現的第一個跌停闆。同時,港股藥明生物午後也直線下挫,盤中一度跌近25%,最終收跌19.24%。

闆塊中皓元醫藥、泰格醫藥、九州藥業、康龍化成、昭衍新藥、美迪西、藥石科技等個股紛紛跟跌。15隻股票全天市值蒸發接近700億元。
藥明康德全天成交額超過64億元,主力資金淨流出超過14億元。泰格醫藥、康龍化成、博騰股份、昭衍新藥等股票主力資金也淨賣出超過1億元,整個闆塊15隻股票遭主力賣出超26億元。
藥明康德盤後龍虎榜資料顯示,今天滬股通專用席位買入3.95億元并賣出10.92億元,機構專用席位淨買入1.48億元,同時也有機構淨賣出3.35億元。
賣方前五席位合計賣出藥明康德超20億元,中信證券上海分公司和浙江分公司營業部、華泰證券上海分公司營業部均有大額資金出逃。
業内:需理性分析
資金明顯踩踏式抛售,業内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CRO闆塊經過一段時間的上漲後目前估值都比較高,資金抛售意願較強;二是美國商務部可能制裁中國生物科技類企業的利空消息傳開。
Wind資料顯示,A股CRO闆塊15隻股票最新平均市盈率是126倍,中位數是129倍。
一位資深醫藥行業分析師對e公司記者表示,股票不可能隻漲不跌,這些企業整體估值較高,存在“殺估值”的需求,闆塊目前風險比較大,10月底以來龍頭股已經有過幾次大幅調整,今天大跌也不為奇。隻是今天百濟神州上市破發加上美國制裁的利空消息疊加,加速了闆塊的調整。
消息面上,有消息稱,美國商務部将把大疆等八家中國公司添加進黑名單,還包括礦視、曙光資訊産業、雲從科技、美亞柏科、依圖科技、立昂技術、東方網力等公司。另外,其還将把二十多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上,其中包括一些生物技術公司。
所謂實體清單,就是指美國設立的出口管制條例,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就被剝奪了在美國的貿易機會。
目前該消息還有待驗證。截至發稿,沒有相關上市公司公告此事。有不少業内人士對消息的真實性表示懷疑。
瀚信資産合夥人蔣龍對記者表示,CXO企業不太可能真的被列入實體清單,美國沒必要打壓中國的市場,因為中國的CXO行業創新并非引領全球市場。國内相關企業總體上隻是為海外創新藥企做配套服務的,作用是降低海外藥企的研發成本,類似于“打勞工”的角色。如果打壓中國的CXO企業,無疑将會提高海外藥企的成本。
多位券商分析師也表達了相同觀點:
華泰證券醫藥分析師戴雯認為,相關企業隻要不跟軍方有密切聯系或者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應該都不會被制裁,受波及的公司尤其上市公司不會太多。CXO原則上被納入名單的可能性非常小。
中信證券分析師陳竹表示,對于此事“我們不要過度猜測”,過去兩年已經有多次關于CXO要被制裁的傳言,但是回頭來看都沒有落地。CXO的商業模式是正規的市場經濟模式,不存在政府甚至軍隊的參與,是以擔心納入實體清單完全是多慮。
“如果相關企業真的被列入黑名單,影響肯定是很大的”,蔣龍對記者表示,大部分CXO企業面對的是全球性市場,海外業務占比不小。
以去年财報資料為例,A股不少CRO龍頭企業的海外收入占比不低:藥明康德75%、泰格醫藥40%,康龍化成86%,博騰股份84%,藥石科技69%。當然,這其中也有部分海外收入并非來自美國。
上述醫藥行業分析師認為,就算被制裁也需要理性分析,看看企業的美國收入占比。以藥明康德為例,2020年報顯示,其主營收入構成中,來自美國區實驗室服務的收入占比為9.17%,中國區實驗室服務收入占比超過一半。如果真的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實際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