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君子不器與人的全面發展

《論語》為政篇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子曰:“君子不器”,看似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實則飽含着深刻的含義。《易經》裡面說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由此可見,形而上的是高深莫測的道的本體,形而下的則是有具體功能的器物。道是無形的,而器是有形的。器隻是事物發生的外在形式,道才是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

“君子不器”就是告訴我們:君子不能滿足于像器物一樣,充當實作某種功能的工具,而應該追求更高層次的道的本質。孔子曾經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說的就是這種崇高的精神追求。這和德國近代哲學家康德提出的“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君子不器與人的全面發展

孔子在他那個時代提出“君子不器”,是想說明君子不能囿于自身的一技之長,而應該更多地去探索精神層面的事物。君子要“志于道”,要博學多聞、見多識廣,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通才。這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自我實作,人才是真正的目的。自我實作是人類最高層次的精神追求,這是馬斯諾需求層次理論最頂端的一層。

孔子的說法在他那個時代自然擁有相當積極的進步意義。他鼓勵人們跳出自己狹隘的認知局限,走出自己固有的圈子,去面向未知的世界,進而開闊自己的眼界,最後獲得自我的提升。那麼在今天這個時代,孔子的話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君子不器與人的全面發展

德國哲學家康德

有人認為,在今天這個資訊時代,知識的總量無比巨大,各個專業領域不斷細分、知識繁雜,已經不可能再出現孔子口中所說的通才。這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稍顯片面。孔子并不是要求君子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是在強調人的全面發展。

在孔子那個年代,對讀書人的要求是“通五經貫六藝”。五經指的是詩書禮樂易春秋,而六藝則是指禮樂射禦書數。禮是禮節,樂是音樂,射是射箭,禦是駕車,書是書法,數是數學。由此可見,古代人可是多才多藝的。這跟我們今天講的“德智體美勞”是不是似曾相識?

君子不器與人的全面發展

馬斯諾需求理論

無論是“君子不器”,還是“人是目的”,都在告訴我們:我們要追求人的自我實作這個最高層次的精神目标,在生存物質條件已經基本能夠滿足的今天,人要逐漸實作自身的全面發展。真正的君子,一定要志向高遠,不能自我設限。隻有不斷地對自己發起嘗試和挑戰,才能激發出自我的潛能,實作更多的可能。

在今天這個社會生存,我們需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需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與此同時,我們不妨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探索研究。我們要相信未來有許多的可能性,人的潛能也是難以設限的。實作自我是一個漫長而有趣的過程,發現自己、欣賞自己、取悅自己、最後實作自己,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君子不器與人的全面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