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君子不器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语》为政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子曰:“君子不器”,看似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实则饱含着深刻的含义。《易经》里面说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此可见,形而上的是高深莫测的道的本体,形而下的则是有具体功能的器物。道是无形的,而器是有形的。器只是事物发生的外在形式,道才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君子不器”就是告诉我们:君子不能满足于像器物一样,充当实现某种功能的工具,而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道的本质。孔子曾经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说的就是这种崇高的精神追求。这和德国近代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君子不器与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在他那个时代提出“君子不器”,是想说明君子不能囿于自身的一技之长,而应该更多地去探索精神层面的事物。君子要“志于道”,要博学多闻、见多识广,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通才。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自我实现,人才是真正的目的。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是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最顶端的一层。

孔子的说法在他那个时代自然拥有相当积极的进步意义。他鼓励人们跳出自己狭隘的认知局限,走出自己固有的圈子,去面向未知的世界,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最后获得自我的提升。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孔子的话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君子不器与人的全面发展

德国哲学家康德

有人认为,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知识的总量无比巨大,各个专业领域不断细分、知识繁杂,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孔子口中所说的通才。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稍显片面。孔子并不是要求君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是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在孔子那个年代,对读书人的要求是“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而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礼是礼节,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御是驾车,书是书法,数是数学。由此可见,古代人可是多才多艺的。这跟我们今天讲的“德智体美劳”是不是似曾相识?

君子不器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斯诺需求理论

无论是“君子不器”,还是“人是目的”,都在告诉我们:我们要追求人的自我实现这个最高层次的精神目标,在生存物质条件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的今天,人要逐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真正的君子,一定要志向高远,不能自我设限。只有不断地对自己发起尝试和挑战,才能激发出自我的潜能,实现更多的可能。

在今天这个社会生存,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需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与此同时,我们不妨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要相信未来有许多的可能性,人的潜能也是难以设限的。实现自我是一个漫长而有趣的过程,发现自己、欣赏自己、取悦自己、最后实现自己,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君子不器与人的全面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