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虛拟資産在數字化時代是必然産物嗎?

虛拟資産在數字化時代是必然産物嗎?

圖1 SandBox虛拟世界 來源:SandBox遊戲平台

什麼是虛拟資産

關于虛拟資産(Virtual Asset)的定義,筆者還沒有找到合理的權威定義。 比較權威的探讨是2021年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主任苟文均在首屆陸家嘴國家金融安全峰會上表示應加強新興虛拟資産監管的相關發言。他認為:虛拟資産是滿足一定的隐私、貨币信任和财富增值需求,并有中心化、匿名性、無國界的特點的資産;虛拟資産不會止步于目前虛拟貨币、NFT、元宇宙等,但其與現實世界存在天然隔離。

苟文均主任認為需要加強對虛拟資産的監管。還提到從2013年開始我國釋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從制度與執行層面否定了虛拟貨币作為貨币、證券在境内交易、自由兌換的合法性。

是以,虛拟貨币不是貨币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等貨币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币,不具有與貨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币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公民投資和交易虛拟貨币不受法律保護。這裡提到了虛拟貨币,加密貨币(Crypto Currency)是最主要的虛拟貨币,相應的是加密資産(Crypto assets)。根據巴塞爾商業銀行監管委員會釋出的《加密資産的謹慎對待》[i]對加密資産的定義:加密資産是主要依靠密碼學、分布式賬本或類似技術的私人數字資産,而數字資産(Digital Asset)是價值的數字表示,可以用于支付、投資或獲得商品或服務。從這個定義來看,可以認為虛拟資産的價值是衍生自數字的、虛拟的、非現實世界的貨币、商品以及服務。

不論是中國監管禁止加密貨币、加密資産,以及繼續加強虛拟資産監管,還是國際商業銀行監管機構對加密資産謹慎對待,虛拟資産已然是不可忽略的資産之一。

天價的虛拟資産是泡沫嗎?

2021年11月30日,遊戲平台Sandbox(https://www.sandbox.game)上的一塊虛拟土地以43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真是讓人驚掉下巴的價格。Sandbox是一款基于以太坊區塊鍊的元宇宙遊戲,玩家可以應用平台提供的工具建立、探索自己的虛拟世界并互相交易。另一個知名的虛拟世界平台是Decentraland(https://decentraland.org)。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在Sandbox和Decentraland等虛拟世界中搶購“土地”。

現實世界中的土地價值是以未來租金現金流折現評估的。那也來評估下虛拟世界的土地價值。如果在Sandbox平台上的虛拟土地中建構了充滿想象世界,全世界的玩家都願意付費去那玩耍,其人流肯定比國慶假期的上海南京東路要大,理論上虛拟土地的吞吐量是無限的。這樣的評估很是有些市夢率的意思,但能以市夢率估值的公司才更值錢。不是有專業的證券分析師将甯德時代估值算到2060年全世界市場佔有率占15%~25%嗎?不得不說,想象一下的話,也是有一定合理性。

著名歌手林俊傑傳聞以善于數字化營運著稱。最近,他在推特上宣稱,花了大約12.3萬美元買了Decentraland平台上的三塊虛拟土地。在那完全可以建立一個會員制的虛拟空間,友善粉絲們觸達偶像。

通常的判斷,天價的虛拟資産是泡沫,但這個泡沫什麼時候破滅并不得而知。取決于監管、虛拟資産投資者、以及其他社會參與者多方博弈。

發展虛拟世界是不歸路?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就表示,Meta(原Facebook)公司創始人紮克伯格提倡的元宇宙(Metaverse)不是未來,元宇宙将引人類走向死路。很早之前,劉慈欣就寫過一短篇科幻小說《不能共存的節日》,描述了兩個不能共存的節日,誕生節和流産日。誕生節是指1961年4月12日人類的第一個航天員進入太空的日子,代表着人類真正地從孕育我們的地球子宮中誕生,來到了廣袤無垠的宇宙之中,開始了對神秘的宇宙奧妙的探索與求知。而2050年10月5日(小說中假想)第一次實作人與電腦的直接連接配接所代表的流産日則标志着我們在虛拟的世界中迷失方向,放棄星空探索,在虛拟世界中迷失,成為宇宙中那昙花一現的文明。

小說中地球科學家描述“虛拟世界确實是天堂,在那裡面每個人确實是上帝,其美妙是任何想象都難以企及的。我隻想像一下那時的現實世界。開始,現實中的人會越來越少,虛拟天堂那麼好,誰還願意呆在苦逼的現實中,都争相上載自己。”這和Decentraland官網廣告語何其相識。“歡迎來到 Decentraland,您将沉浸在充滿想象力的、不斷發展的世界。從外太空星球到中世紀的地牢迷宮,發揮您的想象力,和由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共同打造理想中的世外桃源,體驗難以置信的世界。”(筆者意譯)

人類卻有可能會在數字虛拟世界中沉淪。但關于人類滅亡的原因,筆者更傾向于相信劉慈欣另一部科幻小說《三體》中的故事。書中描述了一個宇宙黑暗森林法則假設,一旦某個宇宙文明被發現,就必然遭到其他宇宙文明的打擊。小說中人類的滅亡是因為科學家葉文潔回複了三體人的資訊,暴露了地球的坐标。這麼看來探索宇宙才是更危害人類的事。當然,人類也不會因為科幻小說有一定合理性就放棄探索宇宙。

數字虛拟世界會泯滅人類創造性嗎?

人類需要多樣性,這個觀點來自《科技想要什麼》[ii],科技先知凱文·凱利書中從生物進化方向之一是多樣性,推斷出科技的方向之一也是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科學的多樣性,人類自身發展的多樣性,将産生更多的選項、更多的機會、更多關系。這些各樣多樣性是人類得以進步的源泉。

凱文·凱利對比了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和他自己所擁有的物品清單。1547年國王去世時,他的财産的清單中的家産(英格蘭的國家财富)為18000件物品。凱文·凱利家中物品的種類接近1萬種。确是如此,在工業文明之後,随着人類的進步,為滿足人們日益多樣性的需求,物品的種類也成倍增長。

葡萄牙著名作家費爾南多·佩索阿,喜歡用異名寫作。什麼叫“異名”呢?按著名書評家梁文道的解釋,“佩索阿真的像演員在演戲一樣,當他用一個筆名來寫作的時候,就好像重新創造了一個人物,他會為這個筆名想象出他的性格、出生背景、職業、生活方式,然後替他找出一種屬于他的文學聲音,使得這個筆名産生出一個獨立的人格。就這樣,他不斷創造出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角色,而每一個人物都是一些作家,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作品,包括了詩、小說、散文、文學評論,甚至包括占星學的評論。”這是精神世界多麼豐富的天才才能如此寫作。小說等文學帶給人們的是另一種人生體驗,遊戲、虛拟世界也是如此。是以,筆者認為虛拟世界會豐富人類精神世界,并不會導緻人類缺乏精神世界的創造性。許多的科幻片、動漫中都描述人類被禁锢在數字世界的場景,主人公大多都努力着回到真實世界,即使那些沉淪于虛拟世界的配角們,也過着精神豐富的虛拟生活,誰願意在陽光沙灘,面朝大海的房間裡過上1000年,那得多無聊呀?

在虛拟世界會迷失的人,在現實世界也同樣會迷失。有偈語曰:

虛拟之虛妄,正和現實同。[iii]

虛拟資産是數字化時代的必然産物

按社會心理學的描述,人類需求的分為五級,當解決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需求之後,其他幾個層級都是精神層面需求。2021年9月,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人工合成澱粉研究成果,不依賴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電解産生的氫氣為原料,成功生産出澱粉,為澱粉生産從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向工業工廠中的房間生産模式轉變成為可能。可以預見,當人類解決食品問題後,未來經濟生活中,精神世界将占更大的比重。

一個市場的首要任務就是将交易的參與者聚集起來達到一定的稠密程度。資産證券化等操作,就是建構更标準的金融産品以增加市場稠密度,進而提高資産流動性。數字化時代,借助于數字世界中無縫觸達能力,交易雙方更容易聚集,區塊鍊智能合約等技術将可能建構出更加多樣的市場。人們多樣性的精神需求将被滿足,與之同時,虛拟資産規模可能繼續爆炸性增長。

作者介紹:

[i] https://www.bis.org/bcbs/publ/d519.htm

[ii] 凱文·凱利. 科技想要什麼[M]. 中信出版社. 2011.

[iii] 筆者杜撰,魯迅原句為“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雷峰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