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清朝末代格格金默玉于北京去世,享年96歲。
金默玉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雖然血統純正卻淪落平民,雖然勤勤懇懇卻慘遭入獄。在北平解放後,她并沒有選擇背井離鄉,而是繼續留在了北京。她所經營的川菜館曾經火爆一時,也遇到了自己的畢生所愛。
但就在一切順風順水之時,金默玉卻由于姐姐川島芳子的牽連锒铛入獄,進入秦城監獄服役九年。丈夫更是在等待中發瘋,一個完美的家庭支離破碎。出獄後,她卻重新創業,助力中國教育事業。

迷茫時期
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金默玉雖然出生于1918年,此時距離清政府的倒台已經六年有餘,肅親王早已不是曾經飛揚跋扈的皇親貴族。但在其多年的積澱下,依然不失為一個龐大的家族。
王府内部與外界的日新月異渾然不同,它依然我行我素,保持着封建王族的做派,傳統禮教的繁文缛節一個也沒有落下,好似一塊獨立于俗世的“世外桃源”。受到如此的環境熏陶的金默玉,自然與傳統格格别無二緻。
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搶占中國東三省。面對如此廣袤的土地,作為外來者的日本想要完全掌控豈非易事,他們決定采用以華治華的政策,急需一位東北代言人。
他們看中了滿清在東三省的影響力,作為末代皇帝也就成了他們的最佳人選。
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就任僞滿洲國皇帝,年号康德。此番動作吸引了一大批清朝的遺老遺少,他們從全國各地趕來,争相匍匐在溥儀的腳下,夢回大清。
作為皇族的肅親王自然不願甘于人後,為了巴結日本,更是将自己的女兒川島芳子送往日本留學,還拜川島浪速為父。受到軍國主義的熏陶的川島芳子成為了一個徹頭徹腦的大漢奸,她利用身份的便利為日軍提供情報。
金默玉在成年後,同樣跟随姐姐的步伐來到了日本,但她對政治、軍事毫無興趣,反而對于時髦的穿搭情有獨鐘。她穿上了高叉的旗袍,燙上了齊耳卷發,俨然一副時尚的弄潮兒。
在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局勢的動蕩下,金默玉也被迫提前結束學業,回到東北。當家人們見到她這一副離經叛道的模樣之後大為震驚,痛斥她不知禮義廉恥和忠孝仁義,要求她變回曾經的格格。
面對如此高壓的束縛,她負氣出走,來到北京一家日本公司當顧問。每個月的收入雖然不菲,卻依舊不能滿足金默玉的揮霍,往往一個月的工資剛拿到手,便被她揮霍殆盡。
長此以往造成的經濟空缺,全部由肅親王府補貼。慢慢地,肅親王府幾輩人積累下來的财産,便在她和幾位兄弟姐妹的揮霍下消耗殆盡。
大喜大悲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那群狗仗人勢的漢奸們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川島芳子也成為了喪家之犬,開始籌劃逃往日本。
臨行前還找到了金默玉邀請其一同離開,卻遭到了拒絕。可未曾想到她在逃亡途中竟被戴笠捕獲,最終被執行槍決。
時間又過了四年,轉眼間已經迎來了北平解放。在解放軍入城前,金默玉的幾個哥哥便紛紛逃往了香港,他們臨走之前還對肅親王府進行了最後的搜刮,賣掉了府中所有的值錢物品。
最後留給金默玉的,不過100塊錢和九口人。為了養活這龐大的家庭,她織毛衣出售,甚至洗衣服賺錢。
一直到1952年,兄長竟寄回了一筆錢,讓她贍養老人。憑借這筆巨資,金默玉開起了一家川菜館,雖然每天起早貪黑,卻也終于能夠不為溫飽發愁。在此期間,金默玉與著名畫家馬萬裡結為夫妻,平靜的生活下,是金默玉久違的溫馨。
1958年,中國的政治局勢變得緊張起來。某夜,一群人沖進了金默玉家中将其強行擄走。給出的理由一是她乃大清格格,第二便是她日本特務川島芳子妹妹的身份。
在進行了六年勞改之後,金默玉又被送進了秦城監獄服役。在此期間,丈夫馬千裡對金默玉思念成疾,精神上竟出現了失常。清醒的時候瘋狂作畫麻痹自己,糊塗的時候便自言自語,亂砸東西。
監獄中的金默玉通過馬萬裡妹妹得知丈夫近況後,愧疚不已,為了不連累丈夫,她主動提出了離婚。當金默玉在離婚證上署名之時早已淚流滿面,手也不争氣地抖了起來,更是痛苦地哀嚎道:“姐姐,你害得我好慘啊!”
投身教育
1973年,金默玉刑滿釋放,但重獲自由的她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昔日美滿的家庭早已不在,她又怎忍心去打擾馬萬裡的生活,讓他再次回憶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她隻身一人來到了天津茶澱農場,成為了一名農場勞工。
在此期間,一個叫做施有為的上海人闖進了她的生活,他沒有嫌棄金默玉的出身,反而在工作中處處幫助她。
施有為還将一把自制的小鐵鍬和一本《人民中國》送給金默玉,向其表示到:“我沒錢,是個窮人,你的出身我也知道,沒有關系。”最終,二人在農場所有勞工的見證之下,結為了夫妻。
1976年,她在跟随丈夫回上海探親期間病倒,被檢查出患有脊椎骨髓炎和腰肌勞損,再也不能夠從事高強度的工作。
困境之下,金默玉第一次想到了求人,她寫信給鄧小平,希望得到一份腦力工作。幸運的是,她很快便得到了答複,被安排進了北京文史研究館工作。
生活又重新回到正軌,但金默玉由于大好時光都在監獄中度過,沒能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也成了她一生的遺憾,想要為中國的孩子做一些事情。1992年,她與丈夫将家裡所有的積蓄拿出來創辦了愛心兒童日語班。
為了正式建立學校,她與丈夫在北京與日本之間奔波數年,動用了一切關系,終于籌夠了經費。
1996年,愛心日語教育訓練學校正式挂牌,成為了當時國内設施最齊全的民辦日語專修學院。90年的末期,金默玉更在此學校的建築上建立了廊坊東方大學城,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的騰飛。
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金默玉卻泰然處之,她在晚年曾說道:“喜怒哀樂中,怒和哀應該擱在自己心裡,但是喜和樂可以和很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