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惠公病逝晉懷公搶先即位,重耳着急之餘幸得秦穆公幫助順利複國

我是蝸牛讀曆史!

晉文公從逃亡到稱霸的傳奇一生(五)

話說重耳身居楚國,但對晉國的形勢十分關心。

忽一日得到晉惠公生病、難以執政的消息,十分高興。

太子圉長期在秦國當人質,同時也得到父王病重的消息,便與妻子懷赢商量,準備回國即位執政。

懷嬴不從,他便隻身不告而辭,星夜逃回晉國。

晉惠公病逝晉懷公搶先即位,重耳着急之餘幸得秦穆公幫助順利複國

秦穆公知道後,大罵:“這個負心背義的賊子,”并對諸位大夫說:“夷吾父子都辜負寡人,寡人一定要報複他們!”

後悔當初不接納重耳,便派人四處去尋覓重耳的蹤迹。

得知重耳已在楚國數月,便派遣公孫枝去楚國邀請重耳去秦國。

重耳假意不願離開楚王。

楚王說:“我國距離晉國太遠,要想回晉國,必須路經數國。而秦國與晉國是近鄰,朝發夕至。而且秦王十分良善,又與晉惠公沖突日深,這是天賜良機,公子還是勿失機遇,速速去秦國才是。”重耳感恩拜謝,楚王厚贈金帛車馬,為他壯行。

重耳上路,行程月餘,然後到了秦國。

秦穆公聽說重耳來了,喜形于色,親自到郊外相迎。

晉惠公病逝晉懷公搶先即位,重耳着急之餘幸得秦穆公幫助順利複國

秦夫人穆姬一向敬重重耳的為人,勸穆王将懷赢賜給重耳為妻,結為秦晉之好。

懷赢說:“我已失身于子圉,還能再嫁給别人嗎?”

穆姬說:“子圉一去不會複返了。重耳德高望重,得道多助,将來定會複國稱王,到時,你就是晉國第一夫人,秦晉将世代聯姻友好下去,這樣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懷赢心動,高興地說:“為了秦晉兩國世代友好,我沒有理由不嫁于重耳。”

秦穆公也是一位急性子人,熱衷于成人之好,便派公孫枝通知重耳。

重耳對這事猶豫再三,他想:懷赢本是侄兒妻子,叔納侄妻,不大妥當。

趙衰說:我聽說懷赢貌美而且有才,秦君及夫人十分鐘愛,不納秦女,如何讨得秦國的歡心呢?”經狐偃等近臣相勸,重耳才決心下定,選擇吉日在公館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懷赢美貌,傾國傾城,新婚燕爾,美滿幸福,加之秦君又選了四位宗女陪嫁,而且個個有姿有色,重耳喜不勝收,一時忘卻了未來道路的坎坷和艱苦。

秦穆公敬佩重耳人品,又加上甥舅之親,情誼笃深,三日一宴,五日一席的,盡享榮華富貴。

正當重耳沉浸在新婚蜜月時,晉國傳來晉惠公病死,太子圉主喪即位的密信。

懷公怕重耳生變,危及王位,便傳令:“凡晉臣跟從重耳逃亡的,因親及親,限三月内都要召回,過期不歸,一并處死,絕不姑息。”

晉惠公病逝晉懷公搶先即位,重耳着急之餘幸得秦穆公幫助順利複國

老國舅狐突拒不招毛、偃回國,被懷公斬殺于十字街頭。

太蔔郭偃見狐突的慘狀,長歎道:“君初繼王位,無德無才,而誅殺功臣,國亡的時辰快要到了。”許多老臣稱病不起,有的逃往國外。

狐氏家臣急忙逃奔秦國,報告給狐毛、狐偃知道。

重耳得到可靠情報,便告訴秦穆公,穆公說:“這真是天賜良機啊,要緊緊抓住才是。”

趙衰一旁加言道:“秦穆公如若為了重耳,請速策劃,如何複國?待到子圉羽毛豐滿,那時想動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秦穆公點頭稱是。

這時,晉國有來使通報,重耳在公館見了來人,來人說:“我是晉大夫栾枝之子栾盾,新君性多猜疑,以殺人樹立威信,百姓怨聲載道,衆臣不服。父親派我通信于你,他已和卻溱、舟之橋等将士約好,斂集私甲,隻等公子到來,願做内應。”

重耳大喜,擇以明年歲首複國即位。

冬十二月,秦穆公親送晉公子重耳至黃河西岸,并盛宴三日,在九龍山為公子餞行,贈以白璧十雙,良馬400匹,帷席器用,萬物俱備,糧草自不必說。

重耳接受厚禮,感激不盡,再三拜謝。

晉惠公病逝晉懷公搶先即位,重耳着急之餘幸得秦穆公幫助順利複國

秦穆公命公子絷、平豹護送重耳過河,并護送回國,自己大軍屯于河西,“眼望捷旌旗,耳聽好消息”。

公元前636年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的晉公子重耳終于在秦穆公的幫助下,踏上了回國的道路。

上船的時候,那個管行李的壺叔夥同衆人小心翼翼地将大小新舊東西一件一件地向船上搬去。他們忘不了君臣餓肚子,吃野菜,遭人恥笑,受人白眼,貧困潦倒,忍辱負重的逃亡歲月,貧困生活過慣了,怎肯扔掉那些冷飯、鹹菜、破鞋、破襪、舊衣物呢。

正在他們起勁搬東西的時候,重耳過來了,哈哈一笑,對壺叔說:“你們也太小家子氣了,我要回國做國君,以後要什麼有什麼,榮華富貴盡可享用,要這些破舊東西幹什麼呢,統統扔進黃河裡去吧!”說完就令手下衆人将東西往河裡扔。

不少人聽公子這麼說,也覺得有道理,我們跟随公子周遊列國,都是有功之人,回國後,理應享受,這些破爛玩意豈不是多餘嗎?

于是,大夥兒就根據重耳旨意,将破鞋爛襪往黃河裡扔。

狐偃看見這一幕,覺得還未富貴,先忘貧賤,俗話說,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重耳有這種思想,十分危險,必須及時給他敲響警鐘。

于是,他便跪在重耳面前,将手中一塊白玉送給重耳說:“如今公子過了黃河,就回到晉國,内有大臣輔佐,外有秦國友鄰,我很放心。我想留在秦國做你的外臣,奉上這塊白玉,表我的一片心意吧!"

一聽這話,重耳愣在那裡,半天無語,他慢慢将狐偃扶起,對他說:“你我君臣在外吃了十幾年苦,好容易盼來回國,享福的時候到了,你怎麼能抛棄我們呢?”

狐偃說:“以前公子患難,我們多少有點用處。公子回國,自然會有許多新人聽從使喚,而我們這些臣子就好像破鞋舊衣,扔了也不可惜,帶回國去還有什麼用呢?”

重耳聽了頓時臉紅心熱,茅塞頓開,直怪自己得意忘形,還未成功就有享受的念頭作祟。

他流下眼淚,向狐偃認錯:“這全是我的不是!将軍的話一點也沒錯,不過請相信我,我不是貪圖享受的人,你的功勞我一天也不會忘的,我對天發誓。”聽了重耳的肺腑之言,衆人再不敢扔東西了,并把岸上的東西一件不剩地搬上船來,他們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不能忘記過去,要飲水思源,飽不忘饑。

狐偃見目的達到,也無話可說了。

大軍過了黃河,有秦公子護送,連摧多鎮,勝利挺進。

晉懷公指令呂、卻率兵抵抗,将重耳拒之國門之外。

但呂、卻二将接到秦穆公親筆書信,躊躇多時,不敢上前迎戰,秦公子絷說:“假如大夫能退軍于西北,絷将拿大夫的誠心告訴重耳,盟約即将達成。”呂、卻答應後,退兵于郇城。

重耳派狐偃将軍同秦公子絷到郇城,與呂、卻相會,經過談判達成一緻,刑牲捐血,對天起誓,迎重耳回國,共扶重耳為君,絕無二心。

盟誓結束後,呂、卻二人派人随狐偃至白衰,迎接重耳到郇城大軍之中,指揮兵馬,發号施令。

晉惠公病逝晉懷公搶先即位,重耳着急之餘幸得秦穆公幫助順利複國

晉懷公聽到呂、卻反戈的消息,大倞。

群臣們心中驚喜,有托病的、推事的,沒半個人給出主意、想辦法共度難關的。

懷公後悔當初不該私自逃回,失去秦歡,以至造成今天這被動局面,這不是引火燒身是什麼?

勃冁說:“群臣私下約定共迎新主,主公不可久留啊,我主張你到高梁去避難,根據事态變化,再做處理。”

重耳指令呂、卻統領晉軍,呂、卻叩頭謝罪,重耳好言撫慰,呂、卻心中的石頭落了地,踏實多了。于是引重耳人曲沃,朝拜武公祖廟,绛都舊臣三十餘人,親往曲沃迎駕。

卻步揚、韓簡等人率衆至绛城郊外遠迎接駕。就這樣,重耳審時度勢周密策劃,在秦軍護衛下,未動一刀一槍,未死一兵一卒,順利進入绛都即位。

史稱晉文公,這一年他62歲。

晉惠公病逝晉懷公搶先即位,重耳着急之餘幸得秦穆公幫助順利複國

最後想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自古永恒不變的道理。重耳做到了,懷公即使盡早稱帝也隻是昙花一現而已。

就像我們普通人,作惡多端、奸詐等不良嗜好都會影響自己。

比如平時過于放縱自己,失去信譽,在如今的社會就會寸步難行!

是以,還是得嚴以律己,樸素生活,于人于己都是有益的。

我是蝸牛讀曆史!慢慢讀才能讀得明白!

跟着“曆史”去讀中國,領悟先人的智慧和生活百态。

【結語】

我的讀者裡卧虎藏龍,評論比故事更精彩,歡迎分享您的觀點。

您點贊、評論、分享、轉發,都是對我們莫大的支援!

關注我,下一篇文章内容更精彩,期待您的閱讀

想了解更多曆史,快來關注我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