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之洞63歲喜得小兒,從小精心栽培,長大後竟然成為賣國求榮的人

文/紀布

常言道:虎父無犬子,這是說一個厲害的父親嚴教自己的兒子,兒子長大自然也會成才。但是,凡事無絕對,在曆史長河中也曾出現過很多“虎父皆犬子”的現象。一個名門望族真能做到“一門二帥”的,并将祖宗基業完好傳承下來的,那也是屈指可數。

甚至,還有很多的敗家二代仰仗着自己老子位高權重或者腰纏萬貫而胡作非為,這類人通常被貶稱為“纨绔子弟”。時至今日亦是如此,就像現在比較流行的詞“坑爹”一樣,老子厲害兒混蛋。這就讓現在的很多人稱,不求虎父無犬子,但求安穩不被拖,這也已經成為很多位高權重的“虎父們”的期望。

很多不成器的二代都是被父母溺愛過頭,而下面要講的張之洞之子亦是如此,張之洞63歲才得來這個“大寶貝”,可以說這家夥是其所有孩子中最小的。張之洞已過花甲,有了小兒必然萬分寵愛,在張之洞到了如此年齡,還能喜得貴子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

張之洞63歲喜得小兒,從小精心栽培,長大後竟然成為賣國求榮的人

但在歡喜之後煩惱也随之而來,畢竟身為人父不能不為自己孩子的未來考慮,常言道:父母愛其子,則必為之計深遠。

張之洞位高權重必然不例外,張之洞為孩子取名張仁蠡,從字義上來看就對其寄予厚重的期望。

此外,張之洞也知道自己已到花甲才有這個孩子不可能陪伴這個孩子多久,是以必須得給他某一個好的未來,既然自己不能陪伴他長大,也不能親身教導,肯定會擔心他長大不學好。

張之洞63歲喜得小兒,從小精心栽培,長大後竟然成為賣國求榮的人

也别說,這個張之洞還真是怕啥來啥。張之洞在自己不多的時間裡,專門為兒子撰寫了一本書也就是後世盛名的《誡子書》,他希望即使自己不在了,也要讓這本書來陪伴孩子長大成人,教導他讓其成長國之棟梁。

但令張之洞不敢想象的是,他計之深遠但仍沒能教育好這個張仁蠡。在張仁蠡9歲時,張之洞逝世,不能再教育自己的兒子了,9歲的張仁蠡心智未開并沒有繼承張之洞良好的基礎。

于是,沒了爹的張仁蠡也沒人管了,很快就成為了一個纨绔子弟,在當時所有的惡習他無所不沾,得虧他出身名門,要不還真不夠他敗家的呢。

張之洞63歲喜得小兒,從小精心栽培,長大後竟然成為賣國求榮的人

後來,張仁蠡長大開始與一些街溜子整天瞎混,沾染上了鴉片,鴉片可是非常昂貴的,對于這個張仁蠡并不能負擔得起。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其兄張仁樂給他帶來了一個“機會”。

要說張仁蠡的兄長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為了自身利益幹了很多賣國求榮的事,但他卻比這個張仁蠡滑頭的多,憑借着自身的能力與背景成功地爬上了高層。

張仁樂在他們那個圈子裡一直策劃這一件事,他看到自己的老弟整天無所事事,于是,他就用自己的關系為張仁蠡謀了一個武漢市長的位置。

張之洞63歲喜得小兒,從小精心栽培,長大後竟然成為賣國求榮的人

就這樣,張仁蠡很容易地就當上了武漢的市長,開始了他的腐敗之路,在張仁蠡掌控實權後,制定了諸多政策,其根本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全心全意為了錢,運用各種手段壓榨老百姓來換取大煙錢,可以說,這個張仁蠡就是個無惡不作的衣冠禽獸。

但好景不長,張仁蠡沒幹多久武漢市長就被楊揆給替換了,楊揆掌權後開始大肆改革,首當其沖的就是張仁蠡,張仁蠡的路走絕了沒辦法隻能選擇跑路了。

張仁蠡幾經反轉逃到了天津,靠着自己是名臣之後以及自己老哥的關系,優化了大筆錢疏通路子,抓住個機會又當上了天津市長。這個張仁蠡再次掌權又開始了老路子大肆斂财,甚至他為了更友善自己斂财又直接兼任了财政部長。

張之洞63歲喜得小兒,從小精心栽培,長大後竟然成為賣國求榮的人

天津是個肥地,張仁蠡掌控實權可謂老鼠進米倉,為所欲為。張仁蠡變本加厲濫用職權瘋狂斂财,而且還勾結外部勢力進行賣國交易,倒賣重要情報等等,所做之事傷天害理,真是辱沒了名臣張之洞的顔面。

有句老話說的好:人在做,天在看,自作孽不可活!最終,這個張仁蠡也為自己所做的惡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1945年小日本投降後,張仁蠡因罪被判處了無期徒刑,在新中國成立後,他又改判為死刑并于1951年伏法。倘若張之洞在天有靈的話,知道自己抱有厚望的小兒子竟然成了這副德行,是否會後悔生了這個逆子?

張之洞63歲喜得小兒,從小精心栽培,長大後竟然成為賣國求榮的人

本文參考資料:《清末》,《張之洞傳》,《百度百科相關詞條——張仁蠡,張之洞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