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軍口碑非常差被貶稱“雙槍兵”,抗戰爆發後為何他們如此勇猛?

文/紀布

話說,在抗戰時期咱們中國哪個省份作出的貢獻與犧牲最大,那麼,四川省毫無疑問的當屬第一,據不完全統計,抗戰先後四川共計投入武裝力量超過350萬,而在戰時四川為了抗戰貢獻了超過半數的财政。

在抗日戰場上,每有5個正規軍就會出現一個川軍士兵,而平均每有17個四川人,則必然會有一個人正在前線打仗。

在戰時川軍團的傷亡與失蹤人數超過64.6萬,而川兵的被俘率卻是極低,後來,人們就有了“無川不成軍”的說法。不過在戰争爆發前,幾乎沒有人認為川軍能有如此彪悍的戰鬥意志。

川軍口碑非常差被貶稱“雙槍兵”,抗戰爆發後為何他們如此勇猛?

辛亥革命滿清滅亡,我國進入軍閥混戰狀态,四川自然不例外,直接出現5大派系,10多路的軍閥,據統計四川省内軍閥混戰次數就有470多次。

這些軍閥經常“小打小鬧”,即使是打了勝仗也不會乘勝追擊緻對方于死地,而是緻電對方“慰問”一下,如果對方家屬不幸被俘獲,那麼勝利一方還會好生安頓。這就有點像春秋時期的“君子戰”了。這種亂戰的破壞性不強,頗具喜劇效果,當地百姓們也喜歡看熱鬧。

但老蔣對這些川軍痞子可沒啥好印象,在峨眉訓練團舉辦時期,老蔣就大罵川軍軍官:娘希匹!某些軍官坐滑竿從我的車旁經過,竟然仰卧倨傲,一點軍人禮儀之泰都沒有,毫無教養,簡直如同土匪!

川軍口碑非常差被貶稱“雙槍兵”,抗戰爆發後為何他們如此勇猛?

在當時,川軍的“标配”更是破爛步槍加上老煙槍,軍紀散漫,毫無戰力,被貶稱為“雙槍兵”。曾目睹川軍作風的一些美國佬戲稱到:像這種喜劇般的中國部隊,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但正是在别人口中“素質極差”的川軍團,卻在抗戰中蛻變成讓敵人膽寒的威武之師,道理很簡單,對外抗侵略戰争,絕非同胞骨肉相殘的内戰可比。

在東北、華北等地先後淪陷後,一旦小日本打通兩湖地區,直插四川,那麼整個中華民族連最後的戰略緩沖地帶都丢失了,是以,川軍團絕對不能低頭,于是,川軍團将四川人最後的血性完全地展現了出來。

川軍口碑非常差被貶稱“雙槍兵”,抗戰爆發後為何他們如此勇猛?

淞滬會戰時期,川軍26師全部投身于此,全師上下4000多官兵,在不得不撤離時僅存600多傷殘,陣亡率高達85%以上,可以說是淞滬會戰期間戰績最好的部隊之一。

在南京保衛戰時期,川軍第21軍145師與日寇交戰直至彈盡援絕,師長饒國華不願成為階下囚壯烈殉國;在豫中會戰時,川軍第36軍在掩護友軍時,司令部直屬隊不幸遭遇日軍主力部隊,總司令李家钰奮戰犧牲。

川軍抗戰為何如此勇猛?很多将領也都用實際行動诠釋過了,台兒莊戰役前川軍122師師長王銘章奉命在滕縣阻擊日軍第10師團的進攻。

川軍口碑非常差被貶稱“雙槍兵”,抗戰爆發後為何他們如此勇猛?

王銘章深知藤縣根本守不住,但仍然對将士們說道:身為軍人,犧牲即為天職,現在隻有犧牲才能完成任務,即使不剩一兵一卒,我們亦無怨尤!不這樣我們則無顔以對國家,更不足贖川軍内戰二十年的罪愆。

在滕縣保衛戰的最後三天,日軍強攻,日軍以傷亡一千多人的代價才攻下滕縣,師長王銘章殉國,守城的川軍無一生存。

雖說藤縣失守,但精銳的日軍甲種師團與裝備極差的川軍交戰,竟未占到任何便宜,這令他們頗感意外,同時這也證明了川軍抗戰的堅決和無畏,為之後的台兒莊戰役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川軍口碑非常差被貶稱“雙槍兵”,抗戰爆發後為何他們如此勇猛?

李宗仁曾這樣評價過川軍團:以寡敵衆,不惜重大犧牲阻敵南下完成任務,這成為川軍史上最為光輝的一筆。

如果沒有滕縣的苦戰,就不會有台兒莊大捷,台兒莊的戰果,是川軍滕縣戰役的功勞。鑒于川軍數量之多,犧牲之大,“無川不成軍”在事實上并不誇張。在第七戰區司令劉湘去世前,曾留下遺囑并勉勵川軍衆将士:川軍定然要抗戰到底,始志不渝,日寇一日不滾出國境,川軍則誓不還鄉!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在前線的川軍将士們在每天升旗時都會同聲誦讀一遍誓言,以示抗戰之決心,這樣的信念,也許就是川軍團能成為抗戰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川軍口碑非常差被貶稱“雙槍兵”,抗戰爆發後為何他們如此勇猛?

本文參考資料:《中國抗日戰争全紀錄1931-1945》,《川軍團》,《滕縣保衛戰》,《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無川不成軍,川軍出川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