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妝蔫了、晶片火了,華強北重拾“老本行”?

撰文 |神樂編輯 | 秦言

來源:懂懂筆記

美妝蔫了、晶片火了,華強北重拾“老本行”?

幾年前,提及華強北,相信大部分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标簽會是“中國電子第一街”、“世界電子中心”等。的确,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靠批發數位産品、半導體産品“發家”的華強北,成了電子産業的代名詞。

但是随着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華強北的電子、數位批發業務也受到了較大沖擊,批發商減少不說,客流也在銳減。曾經一鋪難求的情景,在這幾年逐漸被轉租撤店的畫面取代。

于是乎,近兩三年無論是華強北的商城也好、商家也罷,都在嘗試轉型跨界,甚至是極為勇敢地試錯,2020年至今,先後有商城轉型美妝、跨境電商以及零食批發。然而,正當外界以為華強北與“中國電子第一街”漸漸背離、尋求徹底轉型之時,卻有人發現,華強北再次出現了新的變化……

回歸“電子第一街”?

一年前的12月份,正是華強北轉型美妝集散之後再度喧鬧的時期。一到下午,送貨的貨車就将振華路、振中路堵得水洩不通。從早到晚,都能看到“一米櫃台”的員工拉着小推車進進出出的景象。

可一年後的今天,類似的“盛況”不再,商城外牆上的美妝廣告也撤下了許多。一些轉型美妝的商城、地鐵口旁的商業街、主幹道旁的沿街商鋪,又開始做回華強北的“老本行”——電子産品。

美妝蔫了、晶片火了,華強北重拾“老本行”?

“(入駐前)我聽說商城轉型了幾次,最近一次是轉型美妝。”在華強北一商城内經營微電子專櫃的阿成透露,大概在五個月之前,他所在商城從“美妝廣場”更名為“電子商城”,并重新招商。

而他的專櫃則是四個月前才入駐的。在他入駐商城之初,仍能見到所在樓層有不少租期未滿、尚未撤離的美妝店鋪甚至一米櫃台,“現在你去逛一逛,也就能看到三、四家美妝店鋪,都關了門但未撤離。”

阿成告訴懂懂筆記,目前華強北很多商城再次轉型、主打電子産品,而且都是通過免入場費,甚至免一部分租金的優惠,招攬電子經營商家入駐。

“我入駐時,商城招商部給的是免入場費,還免了三個月租金。”正因為租金優惠的力度不小,阿成所在的商城在轉型回“電子商城”重新招商僅不到一個月時間,周圍就逐漸布滿了批發電子元件的商家。

無獨有偶,另一家位于地鐵口(原本經營服裝批發、手表零售、外貿精品)的時尚綜合街區,大部分區域也轉型為“電子廣場”,入駐了大量電子元件批發商。

通過店鋪對外貼出的宣傳物料不難看出,入駐電子廣場的商家經營的大都是控制IC、濾波器、記憶體、 PA射頻等的半導體元器件,且面向批發大客戶。

這些商家所代理的半導體元器件中,不乏恩智浦、意法、東芝、德州儀器等全球知名品牌出品的産品。有的商鋪更是宣稱産品有大量現貨,誠邀采購客戶洽詢,說實話這段時間能自稱有大量現貨的半導體商家并不太多。

而在商城通道上,曾經堆滿了外貿原單服裝服飾的景象,也早已讓一箱箱半導體元器件所替代。

美妝蔫了、晶片火了,華強北重拾“老本行”?

有幾位紮根華強北多年的商家透露,如今的華強北仿佛回到了四、五年前,遍地都是電子元件。

主幹道上,絡繹不絕出貨送貨的小推車,運送的除了半導體、手機配件和零食之外,已看不到美妝的影子。在一部分尚未轉型、調整的美妝商城内,也可以看到不少店門緊閉的美妝店,與周圍熱鬧的電子賣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或許,經曆了美妝、時尚、零食一系列轉型“試錯”的華強北商家,似乎有了重返“中國電子第一街”的趨勢。

那麼,在這股趨勢變化的背後,又隐藏着哪些新的契機?

商家挖到了“芯”機?

最近兩年,由于疫情影響所導緻的全球的“缺芯”問題,對制造業形成的打擊可謂空前。相關企業、工廠為了維系生産,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求”芯,卻又一“芯”難求。

“要麼高價買庫存的晶片,要麼隻能讓産線停産,勞工停工。”“缺芯潮”也困擾着中山小榄一家白電工廠的老闆于偉(化名)。據他介紹,去年開始,公司不斷通過上下管道,收刮晶片,但是也隻能是杯水車薪。

美妝蔫了、晶片火了,華強北重拾“老本行”?

對當地很多白電工廠而言,缺口最大的晶片産品,莫過于電源管理的IC。電源管理 IC的短缺,甚至一度導緻不少白電工廠停工将近兩個月時間,“廠裡有同僚早就建議說,到華強北去看一看,畢竟是電子第一街。”

但是一開始于偉很抗拒這個建議,畢竟經過大量媒體報道,他知道昔日的“中國電子第一街”已經在轉型銷售美妝、零食,出現了很多與半導體元器件完全不相關的商家。

“但後來實在找不到晶片,今年中秋前,我決定到華強北碰一碰運氣。”當于偉到了華強北之後,驚訝地發現美妝、跨境電商已經式微,映入眼簾的是很多電子商城、街鋪的招商廣告。

在幾家電子廣場中詢問了一圈之後,他最終找到了符合自家型号、規格需求的電源管理 IC賣家。這番收獲之後,他的白電廠采購經理也成了華強北的常客。

在華強北某商城經營電子元件的商家“楓哥”眼裡,類似的情景,近幾個月來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是的,華強北的商家們是不務正業了一段時間,但最近一年不是缺芯嘛,買不到晶片的小廠還是習慣到華強北來,看看有沒有庫存産品。”楓哥向懂懂筆記透露,在供需關系推動下,華強北部分商城、商家也開始“借機”轉型,往晶片業務上靠攏。

尤其部分在美妝、零食轉型上均“慢人一拍”的個别商城,在“缺芯”的環境下搶在那些銷售美妝、零食的商城之前,都快速轉型成為新的電子市場,“要知道,之前轉做美妝(商城)的,還有好多租約沒到期呢。”

那麼,華強北一部分商城轉型重返電子市場,會不會如同美妝一樣昙花一現?

“是否昙花一現,誰也說不好,畢竟涉及的因素挺多的。”商家“楓哥”告訴懂懂筆記,隻要“缺芯”一直問題存在,那麼華強北半導體、晶片的銷路就不成問題。

美妝蔫了、晶片火了,華強北重拾“老本行”?

這道理與美妝産業是相通的。

盡管目前仍有大量華強北美妝店鋪關門“避險”中,但由于仍有采購需求,是以一部分美妝商家轉入“地下”經營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

“更何況華強北的商家做電子要比做美妝、零食有經驗。”他笑着說道,靠電子“發家”的華強北大街再次掀起一股“電子熱”,與其說是“轉型”,不如說是“回歸”會更準确一些。

如今業界普遍有觀點認為,晶片、半導體元器件的短缺,或将持續到2022年底。是以,行業留給華強北電子市場以及一米櫃台的,還有大約一年的視窗期。

同時,電子産品回潮之下,有一項新業務又開始從“地下”走向了地面。

有賣“芯”的就有收“芯”的?

在華強北一家“新晉”電子廣場裡,懂懂筆記看到有一類商家,他們與廣場其它“開門做生意”的不同,這一類店鋪總是店門緊閉,僅在門口留下經營的業務範圍以及聯系方式。

其中,有部分店鋪的店招上更赫然寫着:資源再生,合作共赢。業務範圍則是“回收晶片、記憶體、主機闆、電腦、遊戲主機、遊戲搖桿”。不難發現,類似的店鋪大多是從事電子産品回收的業務。

“你要不打個電話吧?我看别的顧客上門都是通過電話聯絡的。”或許看到懂懂筆記在一家回收店鋪門口徘徊,一位保潔員透露,平日裡幾乎見不到回收店鋪的人員上門理貨。

另一位在商城經營LED産品的店員則表示,經營電子回收店的人,大多是華強北其它商城經營電子、數位的商家,之是以在電子廣場裡開一家新的回收店,純粹為的是占個“坑”,當作招攬顧客的廣告的“馬甲店”。

根據店招上的電話号碼,懂懂筆記聯系上了其中一位商家。一開始,對方顯得相當謹慎,在嘗試做了進一步溝通後,對方才稍稍放下戒心。

“拆機的攝像頭晶片、微控制晶片,現在都很搶手,收購價還挺高的。”商家告訴懂懂筆記,如果是已拆機的單晶片,收購價會更高。一片原本僅五元的感光晶片,拆機件回收價高達三元;一部分微控制晶片,二手回收價甚至逼近前年全新價。

那麼,這些商家回收的電子元件、半導體晶片,最後會流到何處?又會在哪裡“資源再生”呢?

混迹華強北多年的背包客小何(化名)告訴懂懂筆記,這些商家回收拆機晶片自然是為了翻新出售。即便回收的是電子元件、硬體主機闆,最終隻為了拆下晶片翻新,“全世界都陷入了缺芯大潮,華強北商家也不可能手握大量的庫存,是以商家口中的正品散新料,你應該明白是什麼了。”

美妝蔫了、晶片火了,華強北重拾“老本行”?

至于“高價”回收的拆機晶片、電子元器件,在經過一番簡單翻新之後,往往能以一到兩倍的價格出售給急需晶片、電子元器件的買家,從中牟取暴利。

據小何透露,最近一年華強北不少良心一點的商家是“收電子産品拆晶片”,而一些黑心的商家,直接低價收購拆機“呆滞料”,然後翻新充原裝出售,“反正缺芯、缺元件的企業,目前都是病急亂投醫了。”

正因有利可圖,他坦言從事晶片回收、拆解以及翻新的商家,也不再私下悄悄做(回收及翻新),而是都開始“堂而皇之”地遊走于出電子市場中。

【結束語】

從美妝、零食再到如今“回歸”電子産業,經曆轉型“陣痛”的華強北商家可以說緊跟時下市場熱點,不斷試錯也在不斷尋找新的出路。

華強北美妝正在進入瓶頸期,而“回歸”電子産業的華強北商家則顯得得心應手。隻是,曾經的翻新灰産也趁着“缺芯潮”一同回歸,又不由得令人警醒。

華強北部分商城再度轉型,從側面反映出目前制造業的重重“芯”事。随着入局的灰産漸多,電子行業也将面臨挑戰,如果任由劣币驅逐良币,相信不久之後“回歸”電子行業的華強北商家,又将重蹈美妝覆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