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幹部被漢奸出賣,百姓湊1萬元錢聯保出獄,改姓表達感恩

作者:風影

戰争從來沒有真正讓女人走開,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争中,湧現出了千千萬萬的抗日巾帼英雄。她們投入到抗日洪流中,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本文介紹的兩位抗日女英雄,隻是滄海一粟。

女幹部被漢奸出賣,百姓湊1萬元錢聯保出獄,改姓表達感恩

(一)女幹部被漢奸出賣,百姓湊錢1萬元聯保出獄,改姓為張表達感恩

1941年,日軍侵占華北後,在各縣建立屯兵據點,對抗日軍民進行鐵壁合圍式的“大掃蕩”。為了牽制敵人,我軍在冀、魯兩省交界的樂陵、甯津、南皮、東光、鹽山五縣邊緣地帶,組建了隔津縣區,建立了有400餘人的抗日武裝,經常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敵人,迫使敵人不敢輕易走出據點搶糧抓人。

1942年初,日軍又集結大量兵力開展“掃蕩”,施行兇殘的“三光”政策。張雲岫當時擔任隔津縣婦救會總務部長,帶領由烈士子女組成的抗日宣傳隊開展工作,同時負責看護傷員。

為了粉碎敵人的殘酷掃蕩,上級決定将幹部派到各村,發動群衆進行持久戰。張雲岫被派到了隔津縣高橋村,住在抗日骨幹孫大娘家中,以母女關系作為掩護。

女幹部被漢奸出賣,百姓湊1萬元錢聯保出獄,改姓表達感恩

為躲避日軍和漢奸的追捕,張雲岫對外聯絡接頭,都用自己編好的“暗語”,而且在孫大娘竈下挖了2米深、5米長的道地。有了道地,既可以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大膽活動,又可以将糧食财物隐藏起來,讓敵人什麼也搶不到。

女幹部被漢奸出賣,百姓湊1萬元錢聯保出獄,改姓表達感恩

一開始,張雲岫隻是在小範圍内動員骨幹群衆在各家挖道地,後來逐漸擴充到整個村莊及鄰近的村子。日軍起初沒有發現異常,後來知道了到處有道地,一進村就到處亂翻亂砸,一發現道地,就往裡面灌水、放毒氣。初期的道地,由于沒有出口,沒有防水、防煙的設施,人被堵在道地裡就無法撤出,許多百姓是以被殺害,有些抗日幹部也犧牲了。

抗日軍民汲取血的教訓,對道地加以改進。張雲岫提出建議:将道地挖深挖長,在道地内多加上幾道門,關上門再堵上棉被,就可以防敵人放毒氣;再挖分道通到水井,就可防敵人灌水。經過試驗,這一辦法效果不錯。

女幹部被漢奸出賣,百姓湊1萬元錢聯保出獄,改姓表達感恩

還有的同志建議,要将各家道地互相連通起來,并将出口通到村外隐蔽性較好的地點,如墳地、土圍子、山洞等。萬一哪家的道地口被敵人發現了,就可以很快轉移,也便于村與村之間的配合,從村外打擊進村的敵人。

為了加強保密性,抗日軍民隻在夜間挖道地,挖出的土都悄悄運到距村子比較遠的田地裡。這是一項工作量很大,又十分艱苦的工程,還要時刻警惕敵人突然襲擊。但為了打敗敵人,為烈士複仇,抗日軍民都擰成一股子勁。之後,在與敵人的多次較量中,大家又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和提高了道地戰的威力。事實證明,在大平原地區開展道地戰,既保全了自己,又能有效打擊敵人,對粉碎敵人大掃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2年底,張雲岫接上級通知,去南皮縣劉旺泉莊接受新任務。由于漢奸告密,張雲岫不幸被捕。在日僞軍的酷刑拷打下,張雲岫始終堅稱自己隻是抗日家屬,沒有暴露真實的身份。後經組織設法營救,以及在當地百姓的聯保下,出了1萬元僞币,才将張雲岫救出虎口。因出錢聯保的老鄉們多數姓張,為感激鄉親們的大德,張雲岫特意改掉了自己的本姓馬,改成張雲岫,延用一生。

女幹部被漢奸出賣,百姓湊1萬元錢聯保出獄,改姓表達感恩

(二)文武雙全女幹部,掩護戰友突圍壯烈犧牲

1943年,李雅林是河北安國縣5區抗聯主任。她文武雙全,腰紮皮帶,身挎手槍,頭紮白毛巾,十分威風。

李雅林經常帶領區婦女自衛隊送情報、運公糧、做鞋襪。晚上,還常常到附近的日僞軍炮樓喊話,勸日僞軍投降,不要欺壓老百姓。為了提高婦女自衛隊的戰鬥素養,她經常帶領女戰士們練投彈、刺殺、匍匐前進等技能。

女幹部被漢奸出賣,百姓湊1萬元錢聯保出獄,改姓表達感恩

李雅林帶領區自衛隊與日僞軍鬥争,很有名氣,縣裡經常表揚5區的抗聯工作搞得好,方圓幾十裡都知道5區有個李雅林。

1945年4月,5區書記王交民、郭區長等人,正在淤村聽取縣農會主任張耀宗傳達縣裡的訓示,由于叛徒告密,被安國縣100餘名日僞軍包圍了會場。李雅林的戰士本色盡顯,她在強敵面前,機智勇敢,膽大心細,先掩護農會主任埋藏好機密檔案。然後,她掩護縣、區幹部突圍,自己沖在最前面。

女幹部被漢奸出賣,百姓湊1萬元錢聯保出獄,改姓表達感恩

日僞軍集中火力向她射擊,她的棉衣都被敵人打穿了好幾個洞。日僞軍一看,這是一個女人,就一邊射擊一邊喊:“叭個牙魯,快站住投降!”

李雅林視死如歸,一面還擊,一面拼命向村外沖去,其中擊斃擊傷了多個日僞軍。經過激烈的拼殺,除了區委書記王交民被捕外,其餘幹部全部沖出了日僞軍的包圍,遺憾的是,李雅林中彈犧牲了。這位抗日巾帼的英雄形象,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