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族為什麼能異于西方民族?成為世界上延續性最強的民族?

是不是有這樣一個印象,全世界所有民族,就隻有漢族的生命力最為頑強、人口最多?為什麼會有這種印象?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很模糊的一個問題,什麼是漢族?從一般意義上來講,民族是指從語言、文化、曆史與其他人群有差別的一群人,這一群人就可以被定義為一個民族,這是一個近代史以來才有的一個概念。

漢族為什麼能異于西方民族?成為世界上延續性最強的民族?

顧名思義,漢人名字源自于漢朝,指的是從漢朝以來在中原地區生活的民族。即使如此,漢族人的發展史絕不僅限于此,實際上從三皇五帝開始,一直到夏商周三朝,再到秦漢一直延續下來,隻不過在漢之前,中原的原住民自稱為華夏族,華夏族和漢族就是同一個概念,不同時期的稱呼而已。

明确漢人界限之後,就會很容易了解為什麼漢族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生命力最為旺盛的民族。

封閉的環境

為什麼漢族人從中原地區開始發迹,也并不是無章可循。環顧整個亞洲大陸,隻有東亞地區擁有一塊十分完整的平原,土地肥沃,氣候适宜,簡直就是一塊農耕聖地。

外加上西部山脈,東部太平洋保護,整個中原地區被圍在中間,免于外敵的入侵。在這種狀态下,隻要不爆發戰争,國家穩定,不發生自然災害,人口就會随之擴張。

漢族為什麼能異于西方民族?成為世界上延續性最強的民族?

這一特點與遊牧民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遊牧民族随季節移動,随時随地都在發生大規模的遷移,居無定所,人口難以壯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斷遷移的遊牧民族,人口無法聚集,像習俗、語言、節日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在長期的積累之下,同一個民族逐漸演化成不同的不同的民族,比如現在的西歐民族,再者就像是民族内部的分化,這一點在中東民族和宗教中展現的淋漓精緻。

向下相容性

用老話來說,漢族有這世界上最強的包容性,這句話可能并不是準确,我個人更願意将這句話了解為向下相容性。因為在近代史之前的漢族,這種包容性針對的都是遊牧民族居多,要不就是附屬國,最終的境遇就是漢族将其通化,或者他們将漢人的文化進行本土化改良,這一點在現在的日本南韓越南等國都能找到蹤迹,甚至保留的比我們自身還好。

漢族為什麼能異于西方民族?成為世界上延續性最強的民族?

再比如夏的遺民與商朝人融合,商朝移民在于周融合。而到封建社會之後,漢搞定匈奴,将河西走廊納入版圖,河西走廊地區的匈奴人又與漢人融合。

再者五胡亂華時期,少數民族占據的北方地區,他們又開始學漢語,穿漢服,逐漸融入到漢族。再到後來遼、金、保羅燕雲十六州等,都融入和漢族。

為什麼是他們成為漢人,而不是漢人成為他們的族群?人往低處走,水往高處流,自古以來這就是不便的真理。畢竟過多了天天騎馬在荒漠草原上狂奔的生活,還是想找個地方種種地,老婆娃子熱炕頭。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漢人。

漢族為什麼能異于西方民族?成為世界上延續性最強的民族?

這裡要提一句,漢族是文化認同,隻要認同漢人的文化并且融入到其中,就能夠稱之為漢人。

當然,這也不能成為漢人生命力頑強的最強保障,漢人還有另外一個特性。

延續性

細數曆朝曆代出現強勢民族,匈奴,鮮卑,契丹等民族,從繁榮過一段時間之後,完全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這就很說明一個問題,這些民族雖然在某一代人的帶領之下,異軍突起,但遇到阻力之後沒有韌性,導緻民族的延續性偏弱,最終在幾代人之後,徹底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四大文明古國,看看其他三個,沒有一個文明能夠延續至今,全部遭到其他民族的入侵或者同化,文明古國也隻能做了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