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一汽大衆賣出了133229台新車,以微弱的優勢奪得了當月銷冠。排名第二的吉利汽車賣出了122804台,與王座隻有一線之隔。
以往每年到年末,一汽大衆都會大放量,然後大家交口相傳“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今年似乎再也沒有聽到這個聲響。

難道一汽大衆真的要從王座上下來了嗎?它在過去這一年多做了什麼呢?讓社長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晶片短缺緩解,最艱難時刻已經熬過?
一汽大衆幾乎是國内受晶片短缺影響最大的企業,畢竟它的産銷量級太過巨大,随之而來的就是更大的晶片需求。全球性的疫情,對它産銷的影響可謂是“立竿見影”。
根據大衆的官方資料,今年1月-10月一汽大衆單品牌的總産量僅為73萬,同比下降了近25%。與此同時,一汽大衆車型的1月-10月銷量為82.1萬輛,同比減少16.6%。産的嚴重不夠賣,已經導緻一汽大衆經銷商的庫存進一步降低。根據之前的資料,截至10月底,大衆品牌經銷商庫存僅有6.4萬輛,也就是說半個月就賣空了,多地經銷商出現一車難求的情況,這在以往是很難想象的。
以往每每到歲末,一汽大衆都會掀起一輪傳遞狂潮,今年卻低調了許多,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但缺芯所帶來的也并不都是壞消息,它也讓一汽大衆重新審視自己的供應體系,如何将它變得更加完善和穩定。當然,另一方面一汽大衆也已經開始廣開管道積極訂貨,這也一定程度保住了生産。
随着更多晶片制造企業“入局”,明年的供應會有較大的改善。至少到明年下半年,一汽大衆肯定會重振雄風。
新1.5T上市,大衆吹響反攻号角
在努力保生産的同時,一汽大衆其實也沒有閑着,最典型的就是全新的1.5T發動機即将上市。遙想當年,正是大衆的EA211 1.4T和EA888 2.0T兩款“神機”上市,才将中國汽車市場拖入渦輪時代。
但随着時間推移,雖然1.4T+DSG黃金動力組合依舊強勢,依然是“多快好省”的代表,但對手們的新渦輪機也慢慢追上來了。從最新的消息來看,一汽大衆不打算繼續“等”大家了。
在剛剛結束的廣州車展上,全新速騰正式亮相。它将是一汽大衆計劃2022年上市的首款車型。新車的外觀、内飾、動力全面更新,顔值一看便知,本來就A+級的尺寸進一步加大,更坐穩了領先的地位。當然,這次更新最大的重點,還是搭載了中國區首采的EA211 1.5T EVO發動機。
這款發動機用上了一系列的黑科技,包括12.5:1高壓縮比的米勒循環、VTG可變截面渦輪增壓系統、350 bar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寶馬同款)以及氣缸主動關閉技術。除此之外,大衆還給它用上了最新的氣缸壁等離子噴塗技術,讓氣缸表面更加光滑耐磨,徹底杜絕機油消耗過多的問題。
新發動機的最大馬力為160匹,看似提升并不多,但大家都知道大衆的“神機”可不是靠這些表面參數。在最新的VGT可變截面增壓技術的加持下,新1.5發動機的峰值扭矩區間拓展到了1300-4500rpm,幾乎是目前所有主流同級發動機中動力響應最快的。
當然,更令人驚喜的還是它的油耗表現,官方說法是節油效率提升10%-15%,實測油耗比1.4TSI低了近1L/100km左右。在已經非常節油的基礎上還有這個程度的提升,這個技術含量自然不用多說。
當然,這款發動機并不會讓速騰“專美”,實際上後續中期改款的第八代數字高爾夫、探嶽、邁騰這些熱門車型也将會搭載。
另一方面,大衆在今年還完成了一大波極限增配。比如第八代高爾夫增加了LED大燈、自動前大燈、車聯網、液晶儀表、自動空調、無線充電等多項裝備;攬境在380TSI入門級車型上增配了Travel Assist L2+駕駛輔助系統,主副駕12向電動調節、3區恒溫空調、360°全景可視影像等配置。還将最新的4MOTION四驅系統做成了标配,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入門即旗艦”。
這樣一來,一汽大衆幾乎是合資車裡首個“幡然悔悟”的,看一下如今的大衆車,配置幾乎已經完全碾壓其他的同級合資車型,再加上動力系統的進階。可以想見,等到明年缺芯緩解、市場回暖,恐怕我們第一個看到的,就是一汽大衆開始大殺特殺。
ID.家族崛起,提前鎖定未來?
11月份,ID.家族傳遞了新車1.4萬台,連續保持了五個月的兩位數增長。雖然相比大衆的燃油序列這個銷量不算出彩,但已經在瞬息萬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站穩了腳跟。
從現在賣得不錯的ID.4 CROZZ和ID.6 CROZZ來看,雖然是電動車領域的新玩家,ID.家族卻“老成”得不像話。
比如最近上市的ID.6 CROZZ,擁有565km的“标準”續航,在實際駕駛中也能跑到500km以上,比新勢力們的續航“保真度”高了不是一星半點。關鍵是表顯續航“歸零”之後,它的動力、燈光、空調以及助力系統還仍舊能正常工作。這也說明一點,一汽大衆在續航标注上太“保守”了,就像高爾夫們的加速一樣,很多車看參數完全勝過大衆,但真跑起來才知道誰加速更快,誰更好開。
再就是各大車企們非常頭疼的動能回收問題,不加這個功能吧,續航吃不住,加上去使用者又經常抱怨像開船,暈的不行,而一汽大衆ID.家族的車型确沒有這個問題。它其實是通過新的工作機理實作的,比如使用者擡起“電門”的時候,ID.4 CROZZ并不會立即觸發動能回收系統,而且先滑行一段,然後逐漸減速回收電力。相比其他電動車擡起踏闆立即觸發動能回收,ID.4 CROZZ 的動作變得更加"可預測",與燃油車更加接近,使用者開起來更加熟悉親切,自然就不會頭暈了。
雖然轉入了電動化,但一汽大衆德系的品質和操控仍在,這也是新勢力們很難比拟的。
再有就是内部設計,ID.家族沒有那麼多誇張的大屏、連屏,也沒有多少“改變世界”的功能。但它踏實好用,使用者不用怎麼額外學習就能輕松掌控,而且做工一如既往地優秀。随着更多的普通使用者開始買電動車,而不是像現在以年輕“極客”為主,後續像一汽大衆這樣注重實際駕乘體驗的車企,可能在電動化時代會更有優勢。
而且一汽大衆也沒有“閑着”,它已經開啟多樣化線上、線下管道建設。ID.家族采用了代理制銷售模式,目前管道授權覆寫251個城市,已經有818家代理商入網。ID-HUB體驗店、ID.商圈快閃店這種新形式的銷售方式,無疑更貼合使用者購車和體驗需求。
社長小結
從表面資料來看,一汽大衆的“統治力”已經從巅峰滑落,對比其他車企的領先已經不多了。但細究一下才發現,它居然利用這個機會開始充分整合自身資源和管道,新1.5T發動機進來了,電動化也推進得有條不紊。
也許明年的市場,一汽大衆才是殺“回馬槍”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