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北京經開區,也稱北京亦莊)選址建設北京兒童醫院新院區,建築規模29萬平方米,規劃床位1200張——在今年9月釋出的《北京市醫療衛生設施專項規劃(2020年-2035年)》披露了北京經開區即将落地的又一所三級醫院。
越來越多的優質醫療資源正加速落地北京經開區。12月14日舉行的北京亦莊創新釋出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釋出。根據規劃,今後五年,北京經開區将建構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相适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比對的體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補、密切協作、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衛生健康一體化連續服務體系,建立立設宜業、宜居、宜養、宜遊環境,建構健康生産、健康生活、健康生态融合的“主動健康生活示範區”。

“這是北京經開區在約60平方公裡範圍内,承接衛生領域相關職權後的第一個五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是經開區發揮行政機構大部制體制機制優勢,融入衛生健康、教育、民政、體育、老齡、婦幼、殘聯、勞動就業等多項服務與管理的統籌規劃。”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規劃從三級醫院到基層醫療,從老年人、殘障人士到準媽媽、小寶寶,從物資儲備到疫情防控,全方位布局,進而形成涵蓋從結婚、生育、入園、入學、入職到養老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整合式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
量質齊升 從三級醫院到基層醫療織密保障網
即将在北京經開區落地的北京兒童醫院新院區,将承擔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和北京經開區婦兒保健機構的重要職能;北京扶正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建成投用,将臨床研究優勢,探索醫企合作新模式……生活在亦莊新城的居民,正享受越來越多的優質醫療資源。
這還隻是一個縮影。“今後5年,經開區将積極建構多種模式的醫療服務機制,形成大型公立綜合(或專科)醫院、高品質社會辦醫與社群醫療服務機構關聯的縱向醫療服務功能網絡。”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針對老百姓關心的三級醫院,将量質齊升:北京同仁醫院亦莊院區作為區域醫療中心發揮主導作用,随着同仁醫院主體南移亦莊院區床位可達到1400張,門急診面積擴大兩倍以上,日門急診接診量可達上萬人次,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水準診療服務;依托東方醫院經開區院區建設國家級智慧中醫院區及研究型醫療院區,承擔國家級三甲中醫院及區屬中醫院職能,使東方醫院經開區院區在為屬地提供優質的、中醫特色鮮明的中醫藥醫療服務。
根據計劃,“十四五”期間,經開區三級醫院将由4家提質擴容至8家。屆時,各具特色,互為補充的醫療服務機構,将大大提升經開區基本醫療供給與就醫品質。
硬體有了,軟體也會跟上。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後5年還将制定醫療品質與服務提升計劃,提高服務品質和技術水準,改善就醫條件和住院環境,建立“保障醫療品質和服務”“培養人才、提高醫療技術水準”“區域協同,壯大發展基層醫療服務”三級體系,建立“人民滿意醫院”。
不僅如此,“三級醫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社群衛生服務站”,在北京亦莊,這樣一個區域醫聯體和三級診療體系正加快形成,滿足群衆多層次多樣化衛生健康需求。同仁醫院亦莊院區等三級醫院“看大病”,家門口的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則幫百姓“看小病”,進而織密醫療保障網。
“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是保障居民衛生健康的基本單元,也是經開區未來5年加快完善的方向。”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到2025年,經開區基層衛生健康機構标準化水準和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建立3所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因需布局社群衛生服務站,實作15分鐘社群衛生健康服務圈覆寫率達到100%。
“創新”是北京經開區的基因,北京經開區也将聚焦全地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建設集健康資料收集、分析、應用于一體的智慧健康管理互動平台,實作居民婚期、孕期、入園、入學、入職、老年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監測,提升基層健康醫療團隊的服務效能,滿足人民的各種健康需求。“力争2025年末,北京經開區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小于10%;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小于53%。”有關負責人進一步說道。
健康服務覆寫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一老一小”實施健康保障工程
一枝一葉總關情。優質資源的不斷落地,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目的是為了百姓的健康。
今後5年,北京經開區将提升重點人群衛生服務水準,加強婦、嬰、幼、孕、老、殘重點人群衛生健康服務保障。
北京經開區将制定鼓勵三胎生産細則,試點孕産婦生育全過程免費享受基本醫療服務,全力推進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檢查、“兩癌”篩查等,降低出生缺陷,提高生命品質;進一步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鼓勵社會開辦專門化老、殘護理機構,拓展老、殘護理服務範圍,持續開展老殘一體化數字健康家庭服務。
力争到2025年,重點人群衛生健康保障覆寫率達到95%以上,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
平戰結合健全公共衛生保障體系 應急保障1天内完成全員核酸檢測
新冠疫情考驗各地公共衛生應急保障體系的“硬實力”,也提醒政府部門提升衛生應急處理能力。這也是未來5年經開區加緊布局的領域。
記者獲悉,經開區将制定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進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背後,是一項項重點任務不斷推進:建設專業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組建區級疾控流調隊伍,以應對突發性、群體性傳染病威脅;建立常态化境外物品檢驗檢疫制度、生物安全監管制度、傳染病動态監測制度等,将隐患控制在最前端;加強醫學檢驗實驗室建設,提高核酸檢測能力,以日最大單管核酸檢測21萬份的能力,應急保障在1天内完成全員核酸檢測任務。
“我們将推進經開區院前急救載體建設,與北京急救中心合作,建設全國一流急救分中心、北京市最大的急救分中心——北京急救中心經開區分中心。”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至2025年完成17個急救工作站的均衡布局,以全北京市最小急救半徑、平均小于12分鐘的院前急救服務反應時間,保障百姓生命安全和區域經濟。
“十四五”期間,北京經開區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社會發展積蓄長久健康勢能。”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将緊緊圍繞“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持續改善人民健康狀況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實作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