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無敵的統帥,官場上的老油條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位,是英國公徐世勣。這個人可有太多可講的了。論武,在貞觀朝他是和李靖并稱的名将。與李靖是貞觀朝武将當中僅有的,進入武廟十哲兩位出色将領。論文,他拜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甚至在醫學上都有一定的成就。曾經還編寫過醫書。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是個非常優秀的人。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無敵的統帥,官場上的老油條

尤其在唐高宗李治時期,備受李治和武則天的恩寵,一輩子高官厚祿,死後及盡恩寵。

一般在戰場上無敵的統帥,在官場上大多數都混不好,不是被皇帝忌憚,就是與其他大臣不和。遠的不說,同時期的李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自感功高蓋主,和同僚關系也不和睦,被誣陷造反,晚年閉門謝客。而徐世勣卻打破了這一規律,戰場和官場玩的都挺溜。妥妥的老油條一個。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無敵的統帥,官場上的老油條

唐太宗臨終之時,為李治安排的輔佐大臣中,最後善終的隻徐世勣一人。而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凄涼下場,可以說是徐世勣與武則天聯手的結果。武則天後來能上位也要感謝徐世勣的功勞,這也是晚年的徐世勣能夠受到李治與武則天恩寵的重要原因。

戰場上的無敵統帥

早年的徐世勣曾參加瓦崗翟讓的義軍,但翟讓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駕馭手下的本領都太差。張須陀讨伐翟讓之時,翟讓害怕得要逃跑。徐世勣勸翟讓堅持抵抗。率部誘敵深入,與張須陀多次交戰,最終陣斬張須陀。

隋遣齊郡通守張須陀率師二萬讨之,勣與頻戰,竟斬須陀于陣。——《舊唐書·李勣傳》

當時跟随楊玄感叛亂失敗的李密,流亡天下。可能是李世勣覺得翟讓太差勁,逃亡的李密可是個人才,又出身名門,要是讓李密當瓦崗首領,可比跟着翟讓有前途。于是徐世勣與王伯當勸說翟讓退位讓賢,翟讓一方面感覺自己确實沒有多少才能比不上李密,一方面又有徐世勣等人的勸谏,于是讓位給了李密。

李密也确實是個人才,帶領瓦崗先後打了不少勝仗。李密聽從徐世勣的建議,襲擊隋朝黎陽倉的守軍,拿下了一座大糧倉,部隊有了糧食,不斷招兵買馬,十天之内就招募到二十多萬人。勣言于密曰:"天下大亂,本是為饑,今若得黎陽一倉,大事濟矣。"密乃遣勣領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濟河掩襲,即日克之,開倉恣食,一旬之間,勝兵二十萬餘。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無敵的統帥,官場上的老油條

但畢竟一山不容二虎,李密雖然為瓦崗立下了巨大功勞,但身邊還有一個瓦崗舊主翟讓,這是他心裡的一根刺。非要拔了這根刺不可。李密在宴會之上邀請翟讓欣賞寶弓,趁其不備,一刀砍死翟讓。當時在場的徐世勣也被砍了一刀,幸虧在王伯當和單雄信的求情之下,徐世勣才保全一命。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無敵的統帥,官場上的老油條

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投降李淵。徐世勣此時駐守黎陽。徐世勣與手下将領郭孝恪商量派使者投降唐朝,但不是以自己的名義,而且以李密手下的身份投降唐朝。并且表示自己所統領的軍隊,掌管的地盤都是李密的,自己隻是李密的一個部下。李淵聽到以後很高興,贊賞徐世勣是個忠臣,封他為黎陽總管,右武侯大将軍,并賜徐世勣李姓。鎮守黎陽,防備王世充。封徐世勣父親徐蓋舒國公。

謂長史郭孝恪曰:"魏公既歸大唐,今此人衆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獻之,即是利主之敗,自為己功,以邀富貴,吾所恥也。今宜具錄州縣名數及軍人戶口,總啟魏公,聽公自獻,此則魏公之功也。"乃遣使啟密。使人初至,高祖聞其無表,惟有啟與密,甚怪之。使者以勣意聞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實純臣也。"诏授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尋加右武候大将軍,改封曹國公,賜姓李氏,賜良田五十頃,甲第一區。封其父蓋為濟陰王,蓋固辭王爵,乃封舒國公,授散騎常侍、陵州刺史。——《舊唐書·李勣傳》

武德二年九月,窦建德進攻相州,唐将李神通逃到黎陽。十一月,窦建德又追到黎陽,俘虜了李神通等人,徐世勣父親徐蓋也被俘虜。本來徐世勣都已經跑掉了,老爹都被人家俘虜了,還是跟着過去吧,于是徐世勣被迫投降窦建德。歸順窦建德之後不久,與郭孝恪秘密逃跑,這時徐世勣才正式歸順唐朝。

武德三年,随李世民擊敗宋金剛。武德四年,随軍擊敗窦建德王世充。武德五年,拜為河南道行軍大總管,平定徐圓朗。武德六年跟随李孝恭,李靖等人,平定江南輔公佑叛亂。天下基本平定。

貞觀元年,李世民繼位,開始策劃對東突厥的軍事行動。貞觀三年八月,李世民任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統一節制唐軍諸部,攻打颉利。徐世勣此次被任命為通漠道行軍大總管,配合李靖作戰。貞觀四年正月,李靖雪夜襲定襄,颉利戰敗往漠北逃竄。同時徐世勣領軍從雲中出兵,與颉利在白道遭遇。徐世勣指令部下奮勇拼殺,颉利再敗退往鐵山。同時拍執失思力請降,以圖後勢。李世民派唐儉出使突厥,徐世勣來到李靖軍中,勸其抓住機會徹底消滅颉利的想法,與李靖不謀而合。李靖兵至碛口,突厥大敗,颉利率殘部逃亡漠北,再次被徐世勣阻擊,俘虜五萬多人,颉利隻身逃跑,被唐将張寶相擒拿,東突厥滅亡。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無敵的統帥,官場上的老油條

貞觀七年,封為紫金光祿大夫。任并州大都督府長史。貞觀十一年,再封英國公,此後鎮守并州十餘年,突厥人不敢侵犯。被李世民譽為“國之長城”。

勣在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号為稱職。太宗謂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選賢良,安撫邊境,惟解築長城以備突厥,情識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靜,豈不勝遠築長城耶?"

貞觀十五年,任兵部尚書。薛延陀進攻突厥可汗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向唐朝求援。李世民任命李世勣為朔州道行軍總管,與李大亮,李襲譽等抵禦薛延陀侵犯。薛延陀軍隊一路追擊阿史那思摩,不想居然碰到徐世勣率領唐軍。吓得薛延陀人轉身就跑。徐世勣親率騎兵六千人,追擊薛延陀,在諾真水大破薛延陀。貞觀二十年,薛延陀内部發生叛亂。徐世勣奉命招降薛延陀部,薛延陀歸順唐朝。貞觀十九年,又随李世民征高句麗,因為天氣原因,無法徹底滅掉高句麗。

直到高宗朝,徐世勣替李世民完成了滅掉高句麗的心願。

乾封元年,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病逝。淵蓋蘇文的兒子們忙着争奪權位,本來掌權的泉男生被兩個兄弟趕走,于是求唐朝發兵相助。李治先派遣右骁衛大将軍契苾何力,領軍跟随泉男生出征高句麗。同年年底,又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總覽大局,統領全部唐軍,攻打高句麗。這次是徐世勣首次作為唐軍的最高統帥,負責徹底消滅高句麗的一場戰役。

乾封二年,唐軍一路高歌猛進。連克高句麗十六城,唐軍在大将薛仁貴的率領下,又先後攻克南蘇,木底,蒼岩三城。總章元年二月,薛仁貴再破扶餘城,四十餘城先後望風而降。高句麗大勢已去。徐世勣乘勝打下大行城與各路唐軍回合,唐軍一路凱歌,最終唐軍合圍平壤,高句麗抵抗一個多月以後,出城投降,至此,徐世勣完成了李世民沒有完成的事業,滅掉了高句麗。

在滅亡了高句麗的第二年,也就是總章二年,徐世勣病逝。也就是這一年,唐朝疆域達到最大。(1239萬平方公裡)徐世勣功不可沒。

官場上的“老油條”

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臨終安排長孫無忌,褚遂良,徐世勣,于志甯等人為顧命大臣,輔佐李治。并且在臨死之前告訴李治:你對徐世勣沒有恩情,是以我無故貶徐世勣就是想讓你登基以後,提拔他仆射,這樣對他有恩,他必定為你盡力效忠。

二十三年,太宗寝疾,謂高宗曰:"汝于李勣無恩,我今将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緻其死力。"乃出為疊州都督。高宗即位,其月,召拜洛州刺史,尋加開府儀同三司,令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是歲,冊拜尚書左仆射。

李治繼位以後果然封徐世勣為左仆射,且對徐世勣一直恩寵有加。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無敵的統帥,官場上的老油條

永徽六年,李治想要廢掉王皇後,立武則天為皇後,遭到了長孫無忌與褚遂良激烈反對,餘志甯一言不發。幾位顧命大臣中,隻有徐世勣耍滑頭,稱病不出。于是李治與武則天覺得可以從徐世勣這裡打開突破口,于是李治暗中問徐世勣的口風,結果徐世勣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比乃陛下家事也,何必更問外人”。正是徐世勣的這句話,堅定了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後的決心。徐世勣從此也備受李治夫婦的信任,而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可慘了。

被武則天記恨上了,還能有好事嗎?永徽六年十月,武則天如願以償的當上了皇後。褚遂良當年就被趕到了潭州當都督。顯慶二年,再次被調到桂州當都督,哪怕這樣,武則天也不放過他,又與許敬宗,李義府等人誣陷褚遂良參與謀反,這次直接貶到了越南清化(當時屬于中國)。武則天這娘們确實狠。第二年,褚遂良就病死了。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無敵的統帥,官場上的老油條

接下來就要輪到長孫無忌和于志甯了。顯慶四年,許敬宗,李義府再次攻擊長孫無忌謀反。李治不忍心治舅舅長孫無忌罪,許敬宗勸李治痛下決心,仁慈會養虎為患。李治連當面問都不問舅舅一下,就下令削去長孫無忌的一切官職爵位,流放黔州。長孫無忌的兒子流放嶺南。

同年七月,又派人再次核實案情,負責審理的正是徐世勣和許敬宗。要是說徐世勣與長孫無忌被誣陷一案無關,打死都不相信。至少徐世勣已經倒在了武則天這一邊。流放到黔州的長孫無忌,最後還是難逃一死,被逼自盡。淩煙閣第一功臣就這樣倒在了武則天,徐世勣一夥人的手上。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無敵的統帥,官場上的老油條

就連當初一言不發的于志甯,也被誣陷為長孫無忌同黨。被貶出朝廷。幾位顧命大臣隻有徐世勣笑到了最後。

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

幾個顧命大臣隻剩下了徐世勣一人,晚年的徐世勣風光無兩,備受李治和武則天的恩寵。而武則天也借着當年徐世勣的暗中支援,一步步掌握了權力,到達了權力的巅峰。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無敵的統帥,官場上的老油條

天授元年,武則天稱帝。諷刺的是光宅元年,徐世勣孫子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稱帝,失敗被殺其餘子弟或被株連或逃亡異國他鄉。徐世勣也被掘棺毀墓,當年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遭遇,在他死後落到了自己身上,恐怕是徐世勣怎麼也不會想到的吧。天日昭昭,循環往複。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無敵的統帥,官場上的老油條

宜特垂恩禮,令所司速為起墳,所有官爵,并宜追複。"勣諸子孫坐敬業誅殺,靡有遺胤,偶脫禍者,皆竄迹胡越。——《新唐書·李勣傳》

百尺竿頭望九州,前人田土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

作者:大唐守捉郎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