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无敌的统帅,官场上的老油条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位,是英国公徐世勣。这个人可有太多可讲的了。论武,在贞观朝他是和李靖并称的名将。与李靖是贞观朝武将当中仅有的,进入武庙十哲两位出色将领。论文,他拜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甚至在医学上都有一定的成就。曾经还编写过医书。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是个非常优秀的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无敌的统帅,官场上的老油条

尤其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备受李治和武则天的恩宠,一辈子高官厚禄,死后及尽恩宠。

一般在战场上无敌的统帅,在官场上大多数都混不好,不是被皇帝忌惮,就是与其他大臣不和。远的不说,同时期的李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感功高盖主,和同僚关系也不和睦,被诬陷造反,晚年闭门谢客。而徐世勣却打破了这一规律,战场和官场玩的都挺溜。妥妥的老油条一个。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无敌的统帅,官场上的老油条

唐太宗临终之时,为李治安排的辅佐大臣中,最后善终的只徐世勣一人。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凄凉下场,可以说是徐世勣与武则天联手的结果。武则天后来能上位也要感谢徐世勣的功劳,这也是晚年的徐世勣能够受到李治与武则天恩宠的重要原因。

战场上的无敌统帅

早年的徐世勣曾参加瓦岗翟让的义军,但翟让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驾驭手下的本领都太差。张须陀讨伐翟让之时,翟让害怕得要逃跑。徐世勣劝翟让坚持抵抗。率部诱敌深入,与张须陀多次交战,最终阵斩张须陀。

隋遣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师二万讨之,勣与频战,竟斩须陀于阵。——《旧唐书·李勣传》

当时跟随杨玄感叛乱失败的李密,流亡天下。可能是李世勣觉得翟让太差劲,逃亡的李密可是个人才,又出身名门,要是让李密当瓦岗首领,可比跟着翟让有前途。于是徐世勣与王伯当劝说翟让退位让贤,翟让一方面感觉自己确实没有多少才能比不上李密,一方面又有徐世勣等人的劝谏,于是让位给了李密。

李密也确实是个人才,带领瓦岗先后打了不少胜仗。李密听从徐世勣的建议,袭击隋朝黎阳仓的守军,拿下了一座大粮仓,部队有了粮食,不断招兵买马,十天之内就招募到二十多万人。勣言于密曰:"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今若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密乃遣勣领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济河掩袭,即日克之,开仓恣食,一旬之间,胜兵二十万余。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无敌的统帅,官场上的老油条

但毕竟一山不容二虎,李密虽然为瓦岗立下了巨大功劳,但身边还有一个瓦岗旧主翟让,这是他心里的一根刺。非要拔了这根刺不可。李密在宴会之上邀请翟让欣赏宝弓,趁其不备,一刀砍死翟让。当时在场的徐世勣也被砍了一刀,幸亏在王伯当和单雄信的求情之下,徐世勣才保全一命。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无敌的统帅,官场上的老油条

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投降李渊。徐世勣此时驻守黎阳。徐世勣与手下将领郭孝恪商量派使者投降唐朝,但不是以自己的名义,而且以李密手下的身份投降唐朝。并且表示自己所统领的军队,掌管的地盘都是李密的,自己只是李密的一个部下。李渊听到以后很高兴,赞赏徐世勣是个忠臣,封他为黎阳总管,右武侯大将军,并赐徐世勣李姓。镇守黎阳,防备王世充。封徐世勣父亲徐盖舒国公。

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其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寻加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封其父盖为济阴王,盖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旧唐书·李勣传》

武德二年九月,窦建德进攻相州,唐将李神通逃到黎阳。十一月,窦建德又追到黎阳,俘虏了李神通等人,徐世勣父亲徐盖也被俘虏。本来徐世勣都已经跑掉了,老爹都被人家俘虏了,还是跟着过去吧,于是徐世勣被迫投降窦建德。归顺窦建德之后不久,与郭孝恪秘密逃跑,这时徐世勣才正式归顺唐朝。

武德三年,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武德四年,随军击败窦建德王世充。武德五年,拜为河南道行军大总管,平定徐圆朗。武德六年跟随李孝恭,李靖等人,平定江南辅公佑叛乱。天下基本平定。

贞观元年,李世民继位,开始策划对东突厥的军事行动。贞观三年八月,李世民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一节制唐军诸部,攻打颉利。徐世勣此次被任命为通漠道行军大总管,配合李靖作战。贞观四年正月,李靖雪夜袭定襄,颉利战败往漠北逃窜。同时徐世勣领军从云中出兵,与颉利在白道遭遇。徐世勣命令部下奋勇拼杀,颉利再败退往铁山。同时拍执失思力请降,以图后势。李世民派唐俭出使突厥,徐世勣来到李靖军中,劝其抓住机会彻底消灭颉利的想法,与李靖不谋而合。李靖兵至碛口,突厥大败,颉利率残部逃亡漠北,再次被徐世勣阻击,俘虏五万多人,颉利只身逃跑,被唐将张宝相擒拿,东突厥灭亡。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无敌的统帅,官场上的老油条

贞观七年,封为紫金光禄大夫。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一年,再封英国公,此后镇守并州十余年,突厥人不敢侵犯。被李世民誉为“国之长城”。

勣在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贞观十五年,任兵部尚书。薛延陀进攻突厥可汗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向唐朝求援。李世民任命李世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与李大亮,李袭誉等抵御薛延陀侵犯。薛延陀军队一路追击阿史那思摩,不想居然碰到徐世勣率领唐军。吓得薛延陀人转身就跑。徐世勣亲率骑兵六千人,追击薛延陀,在诺真水大破薛延陀。贞观二十年,薛延陀内部发生叛乱。徐世勣奉命招降薛延陀部,薛延陀归顺唐朝。贞观十九年,又随李世民征高句丽,因为天气原因,无法彻底灭掉高句丽。

直到高宗朝,徐世勣替李世民完成了灭掉高句丽的心愿。

乾封元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逝。渊盖苏文的儿子们忙着争夺权位,本来掌权的泉男生被两个兄弟赶走,于是求唐朝发兵相助。李治先派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领军跟随泉男生出征高句丽。同年年底,又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总览大局,统领全部唐军,攻打高句丽。这次是徐世勣首次作为唐军的最高统帅,负责彻底消灭高句丽的一场战役。

乾封二年,唐军一路高歌猛进。连克高句丽十六城,唐军在大将薛仁贵的率领下,又先后攻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总章元年二月,薛仁贵再破扶余城,四十余城先后望风而降。高句丽大势已去。徐世勣乘胜打下大行城与各路唐军回合,唐军一路凯歌,最终唐军合围平壤,高句丽抵抗一个多月以后,出城投降,至此,徐世勣完成了李世民没有完成的事业,灭掉了高句丽。

在灭亡了高句丽的第二年,也就是总章二年,徐世勣病逝。也就是这一年,唐朝疆域达到最大。(1239万平方公里)徐世勣功不可没。

官场上的“老油条”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临终安排长孙无忌,褚遂良,徐世勣,于志宁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李治。并且在临死之前告诉李治:你对徐世勣没有恩情,所以我无故贬徐世勣就是想让你登基以后,提拔他仆射,这样对他有恩,他必定为你尽力效忠。

二十三年,太宗寝疾,谓高宗曰:"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为叠州都督。高宗即位,其月,召拜洛州刺史,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是岁,册拜尚书左仆射。

李治继位以后果然封徐世勣为左仆射,且对徐世勣一直恩宠有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无敌的统帅,官场上的老油条

永徽六年,李治想要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激烈反对,余志宁一言不发。几位顾命大臣中,只有徐世勣耍滑头,称病不出。于是李治与武则天觉得可以从徐世勣这里打开突破口,于是李治暗中问徐世勣的口风,结果徐世勣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比乃陛下家事也,何必更问外人”。正是徐世勣的这句话,坚定了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决心。徐世勣从此也备受李治夫妇的信任,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可惨了。

被武则天记恨上了,还能有好事吗?永徽六年十月,武则天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后。褚遂良当年就被赶到了潭州当都督。显庆二年,再次被调到桂州当都督,哪怕这样,武则天也不放过他,又与许敬宗,李义府等人诬陷褚遂良参与谋反,这次直接贬到了越南清化(当时属于中国)。武则天这娘们确实狠。第二年,褚遂良就病死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无敌的统帅,官场上的老油条

接下来就要轮到长孙无忌和于志宁了。显庆四年,许敬宗,李义府再次攻击长孙无忌谋反。李治不忍心治舅舅长孙无忌罪,许敬宗劝李治痛下决心,仁慈会养虎为患。李治连当面问都不问舅舅一下,就下令削去长孙无忌的一切官职爵位,流放黔州。长孙无忌的儿子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又派人再次核实案情,负责审理的正是徐世勣和许敬宗。要是说徐世勣与长孙无忌被诬陷一案无关,打死都不相信。至少徐世勣已经倒在了武则天这一边。流放到黔州的长孙无忌,最后还是难逃一死,被逼自尽。凌烟阁第一功臣就这样倒在了武则天,徐世勣一伙人的手上。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无敌的统帅,官场上的老油条

就连当初一言不发的于志宁,也被诬陷为长孙无忌同党。被贬出朝廷。几位顾命大臣只有徐世勣笑到了最后。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几个顾命大臣只剩下了徐世勣一人,晚年的徐世勣风光无两,备受李治和武则天的恩宠。而武则天也借着当年徐世勣的暗中支持,一步步掌握了权力,到达了权力的巅峰。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无敌的统帅,官场上的老油条

天授元年,武则天称帝。讽刺的是光宅元年,徐世勣孙子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称帝,失败被杀其余子弟或被株连或逃亡异国他乡。徐世勣也被掘棺毁墓,当年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遭遇,在他死后落到了自己身上,恐怕是徐世勣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吧。天日昭昭,循环往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徐世勣,无敌的统帅,官场上的老油条

宜特垂恩礼,令所司速为起坟,所有官爵,并宜追复。"勣诸子孙坐敬业诛杀,靡有遗胤,偶脱祸者,皆窜迹胡越。——《新唐书·李勣传》

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作者:大唐守捉郎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