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祝允明行楷書《殷君簡亭記》欣賞

祝允明行楷書《殷君簡亭記》冊,紙本,23x10.5厘米,廣東省博物館藏。《簡亭記》冊是一件流傳有序的祝氏佳作。

從藝術方面,此書作者自言乃“沉疴初間,起而試筆書之”,雖為病愈之作,但并無力弱之表現。相反。字裡行間能見其遒勁蒼逸之勢,結體穩重而不失矯健,筆劃細勁,運筆練達,能看出一種人書俱老的意境。

一般說來,書法諸體中,楷書易學而難工。一般以楷書知名者,個性也往往不甚鮮明,唯獨于祝枝山不然。祝氏在楷書方面,不求工而自工,且個性分明,自出天然。祝氏在論楷書時說:“一血,二骨,三肉,四筋,五員,六直,七平,八方,九結構,十變。十者備,謂之楷書”。這種概括似乎有些抽象,但從字句中我們不難了解祝氏所言之楷書應各種因素互相配合,形與神皆備,以達其和諧之境。這不是一般書家可以達到的。在祝氏的《簡亭記》中,我們看到了他在為達到這樣的境界所付出的努力。該書既有端莊、工整的一面,也有飄逸、灑脫的一面,反映出祝氏晚年的老辣書風。

另一方面,祝枝山向以行草見長,所遺墨迹中,也多以行草為多,且不乏應酬之作。此作乃其傳世書迹中較罕見者。因而名家鑒藏,推崇備至,成為後學之津梁,正可謂實至名歸。

【釋文】殷君簡亭記。太學殷君良器,以簡名亭,谒予記。君之言曰:某幼習進士業,竊志遠大,成童入邑庠,大夫劉公與邑師吳先生辄深器之。已而應格遊國學,今閣老石公為司成,更缪與之。每試辄列優等,久弗利場屋,比谒選,铨曹當道,且柅之。

祝允明行楷書《殷君簡亭記》欣賞

【釋文】蓋亦期以大進。然某自意,豈終為造物者抑?時與志違,遂浩然南歸,治田數畝,構小亭,優遊其間。若将終身焉。然賦興疏略坦率,自幼以至壯強,所存發唯一誠。治家接物,悃而不飾,質真而無僞。事來乃應言,往即忘不解适莫梭,計無一毫滞于中,故于人亦無閑然。至非禮岡法,

祝允明行楷書《殷君簡亭記》欣賞

【釋文】雖小不敢為,理直氣銳,故勢焰又有所不避焉。大帥惟持其大而略其小,守其本而不屑乎其末。竊以為類德之簡者。此簡之是以自寓而亭之,所由名也。噫!君其善自治,且善自名哉。簡德之懿也,古之人貴之,後世異焉。簡者事至而應物來

祝允明行楷書《殷君簡亭記》欣賞

【釋文】而名當,而作訖而息,不加之煩擾雲爾。《易》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豈細善邪?後之簡者,一切以聊且苟略不盡理,以為事不當務者力焉,而當務者反之,是戾而已矣。何簡之謂乎?君,端人也,平生不閑妄一語,其所自道居然,确論也。予固

祝允明行楷書《殷君簡亭記》欣賞

【釋文】知君嘉哉。其為言非讷而弗出,出之不支不,當理達事而止也笃哉。其為行,非伏藏而弗動,動之不矯不蔓,當理達事而止也貞哉。其為學與仕,不亟不徐,時藏而修時,行而用令,内足以行志。外足以澤物。不欲速躁進而

祝允明行楷書《殷君簡亭記》欣賞

【釋文】安小成也,然且沖融熙夷,靜以自怡,而無傷其高夫,如是豈非簡之本情?古人所事而今之鮮能者,與我陟君亭,為君镵銘其左曰:敬敬者,簡之本,雍之言,孔之訓也。其右曰:文文者,簡之贲,孔之述,思之聞也。而殷君日遊乎其

祝允明行楷書《殷君簡亭記》欣賞

【釋文】間,使簡之道立而敬,宰之文行之,烝烝然君子哉。嘉靖五年,歲在丙戌秋八月既望後六日,前判應天府吳郡祝允明晞哲甫記,時年六十有七,沉疴初間,起而試筆書之。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