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子:君有大過則谏,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孟子:君有大過則谏,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萬章章句下·第九節

 齊宣王問卿。孟子曰:“王何卿之問也?”

齊宣王向孟子請教關于大臣公卿的問題。孟子說:“大王問的是什麼樣的卿呢?”

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貴戚之卿,有異姓之卿。”

齊宣王說:“難道卿還有不同的嗎?”孟子說:“是不同的,有王室宗族的公卿,有非王族的異姓公卿。”

王曰:“請問貴戚之卿。”曰:“君有大過則谏,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王勃然變乎色。

齊宣王說:“請問王室宗族的卿。”孟子說:“國君有大的過錯他們就勸谏,反複勸谏不聽從,就另立國君。”

曰:“王勿異也。王問臣,臣不敢不以正對。”王色定,然後請問異姓之卿。

齊宣王臉色一下子變得很難看。孟子說:“大王不要見怪,大王問臣,臣不敢不以實話答複。”齊宣王臉色平靜下來,然後問非王族的公卿。

曰:“君有過則谏,反覆之而不聽,則去。”

孟子說:“國君有過錯他們則勸谏,反複勸谏不聽,他們就會辭官離開。”

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意是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樣子,做臣子的要有做臣子的樣子,做父親的要有做父親的樣子,做孩子的就要有做孩子的樣子。孟子還說地更加徹底,說如果做君子的不像個做君子的樣子,臣子反複勸谏君主卻不聽,那麼這種君主就可以把他推翻掉。這話太有革命意義了,難怪齊宣王聽了要變臉色。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話是孟子是當着君主面說的。不卑躬屈膝,才是一個讀書人該有的氣節。而這種氣節,現在哪裡還看得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