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将容不下尉遲敬德,李世民的做法真高明,難怪尉遲敬德誓死追随

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随,雖百萬衆若我何!”

這是虎牢關之戰中,李世民在準備挑戰窦建德的時候對尉遲敬德說的話,當時李世民領着500騎兵并李勣、程知節、秦瓊和尉遲敬德去挑戰窦建德。他将李勣、程知節和秦瓊安置在道旁,三人分别領了百餘名士兵埋伏好。

諸将容不下尉遲敬德,李世民的做法真高明,難怪尉遲敬德誓死追随

而李世民則和尉遲敬德領着四名士兵直奔窦建德的大營,并說了上面這句豪氣沖天的話。誠然,李世民說這話,有對自己騎射技術的自信,有對尉遲敬德馬槊技術的自信,同時還有對尉遲敬德本人的信任。

他信任尉遲敬德,知道尉遲敬德必然會拼死相護。而尉遲敬德也的确做到了,兩人分别殺死了十餘人,将窦建德的部衆引入包圍圈,大獲全勝。那麼,李世民和尉遲敬德之間的信任和默契是如何建立起來的,說起來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在李世民身邊的大将雖然很多都是來自于敵營或者半路投靠的,比如秦瓊、程知節、李勣、羅士信、尉遲敬德等,但尉遲敬德算是後來者,他在620年才降了李世民,而在此之前,尉遲敬德是劉武周身邊的大将。

諸将容不下尉遲敬德,李世民的做法真高明,難怪尉遲敬德誓死追随

武德二年,劉武周舉兵南下,而夏縣人呂崇茂起兵響應劉武周,第一步就是打敗了李淵的寵臣裴寂。李淵将裴寂召回,然後又派了李孝基、獨孤懷恩等去讨伐呂崇茂,呂崇茂不敵,向劉武周要救兵。宋金剛就讓尉遲敬德和尋相支援夏縣。

尉遲敬德是出了名的英勇善戰,他到達夏縣之後,唐軍很快敗下陣來,尉遲敬德在打了勝仗之後并沒有離開,而是幫着呂崇茂守衛夏縣。李淵對尉遲敬德很是忌憚,但又無将繼續攻打夏縣,遂派出使者進入夏縣,赦免了呂崇茂的罪,并告訴呂崇茂隻要除掉尉遲敬德就可以成為夏州刺史。

李淵的如意算盤打得很響,但此事卻提前被尉遲敬德所知,尉遲敬德先一步除掉了呂崇茂然後帶兵離開夏縣,準備回到自己的地盤。

等尉遲敬德領兵走到美良川的時候遭遇了伏擊,原來李世民早就派秦瓊和殷開山領兵埋伏在美良川,就等着尉遲敬德從此經過,這給了尉遲敬德一個措手不及,最終唐軍大勝,尉遲敬德和尋相僅以身免。

諸将容不下尉遲敬德,李世民的做法真高明,難怪尉遲敬德誓死追随

兩人堪堪逃回去後跟着宋金剛據守介休,準備迎戰李世民的大軍。宋金剛戰敗之後北逃入突厥,劉武周早在之前已經北逃。尉遲敬德雖然失望,但不得不收攬餘衆退到介休城内堅壁不出。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派宇文士及和李道宗進入介休城勸降,尉遲敬德知道介休已經成了一座孤城,劉武周和宋金剛都已經逃走,他也沒有必要負隅頑抗了,遂和尋相獻出介休和永安而降了大唐。

對于尉遲敬德的來降,李世民是相當高興的,當時天下未定,已成三分之勢,正需要這樣的大将,是以李世民任命尉遲敬德為右一府統軍,負責統領劉武周原先的舊部八千人,兩個月後,尉遲敬德跟随李世民攻打洛陽王世充。

或許是懼怕王世充的勢力,或許在唐軍遭到了排擠,也或許還有别的原因,總之,在李世民兩個月還沒有攻下洛陽的時候,尋相和劉武周的那些的舊部紛紛叛逃了,他們一個個離開了唐軍,臨陣逃跑,雖然是剛剛投降了的士兵,但造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諸将容不下尉遲敬德,李世民的做法真高明,難怪尉遲敬德誓死追随

隻不過,作為他們将領的尉遲敬德并沒有偷走,但即便他沒有逃走,李世民麾下的諸将也都已經容不下他了,在他們看來,尉遲敬德遲早也是會逃走的,與其等着他逃走還不如殺了他,但殺他這件事還需要李世民拍闆,于是他們直接将尉遲敬德給綁了囚禁了起來。

等到李世民回到軍中後,屈突通和殷開山就對李世民說:“敬德骁勇絕倫,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為後患,不如遂殺之。”

李世民并不相信尉遲敬德會逃走,倘若他想逃走,早就走了,何必等到現在呢?李世民讓人趕緊給尉遲敬德松綁,并将他帶進了自己的卧室,賜給了他不少金寶,拉着他的手說:

“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之情也。”

諸将容不下尉遲敬德,李世民的做法真高明,難怪尉遲敬德誓死追随

李世民舍得真讓尉遲敬德離開嗎?當然不舍得,而且也不能讓他離開,但傷害已經造成,諸将的不信任已經在尉遲敬德心裡紮了根,李世民隻能這樣做,讓尉遲敬德放下戒心,心甘情願追随于他。古代的大将都是有真性情的,他們對錢财并不那麼執着,反而更喜歡“士為知己者死”。

尉遲敬德本來被諸将弄的有了叛逃的心思,但看到李世民在這樣的情況下并不相信他會叛逃,還啃送他金銀,去留自由,這樣的胸襟和大氣正是做大事的人才能擁有的,不跟着這樣的明主還跟着誰?不得不說,李世民的做法是真的高明。

尉遲敬德遂激動地表示誓死追随李世民,絕不會離開。就這樣,尉遲敬德将曾經的負擔和可能有的不信任全部都放了下了,一心一意追随李世民,成為李世民身邊最得力的幹将。

等到這件事解決了以後,李世民帶着尉遲敬德及部分護衛去打獵,結果遇到了王世充的大部隊,著名的猛将單雄信也在其中。單雄信執槊朝李世民猛刺過來,而尉遲敬德拍馬上前,斜刺裡一槊把單雄信挑下馬,然後迅速護着李世民殺出重圍。

諸将容不下尉遲敬德,李世民的做法真高明,難怪尉遲敬德誓死追随

他們沖出重圍之後,回去領部分騎兵再次來戰,一直等到屈突通領大軍前來,王世充僅以身免,其麾下士兵死了千餘人,又得排六千人。唐軍可以說是大獲全勝,李世民激動地對尉遲敬德說:

“比衆人證公必叛,天誘我意,獨保明之,福善有征,何相報之速也!"

此後越發信任尉遲敬德,而尉遲敬德也不負所望,一直護佑在李世民身邊,就連626年的事情,都是尉遲敬德出力最多,功勞最大。

隻不過,李世民登基之後,尉遲敬德自恃功高,讓李世民很為難,好在經過兩次三番的警告,尉遲敬德最終乞骸骨,躲在自己的家裡享樂,閉門不出,也算是得了善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