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00年前的拯救中國大兵:任一英雄都不放棄,13壯士換回漢人尊嚴

公元75年,一場關于千裡奔襲、勞師遠征,隻為救援數百孤軍,到底值不值得的辯論在東漢朝廷展開。司空第五輪認為:西域孤軍不過數百,面對匈奴人數萬人,圍困一年有餘、兇多吉少。勞師遠征,空耗國庫錢糧,而且勝負未可知;不如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

1900年前的拯救中國大兵:任一英雄都不放棄,13壯士換回漢人尊嚴

司徒鮑昱卻挺身而出:“我漢軍将士雖然隻有數百,但每一個都是衛國戍邊的勇士。如今他們處于危難之中,我們卻要毫不留情選擇抛棄。外縱匈奴殘暴之敵,内傷大漢死難之臣。那臣隻能希望邊境永遠無事,不然日後匈奴再犯,陛下又将以何人為将呢”?

此言一出,朝野瞬間人聲鼎沸,所有将士舉目西望。他們仿佛看到了巍巍玉門關,看到了皚皚天山雪,看到了漫山遍野的匈奴人,看到了滿身瘡痍的兄弟、袍澤和同胞……

西域漢軍的戰事有多慘烈呢?一年多前,騎都尉劉張率領漢軍西出玉門關,窦固、耿恭、耿秉等人浴血奮戰,漢軍一舉攻克車師國,重建西域都護府,恢複西漢以來漢朝在西域的影響力。

1900年前的拯救中國大兵:任一英雄都不放棄,13壯士換回漢人尊嚴

但是西域經營荒廢已久,漢軍主力面臨缺糧問題,隻能撤回玉門關内。隻留下耿恭、關寵,各帶數百漢軍,留守西域金蒲城、柳中城。

三個月後,聽說車師已經降漢,北匈奴單于調來2萬騎兵攻打車師。耿恭聞訊派出300銳士支援車師,結果半路遭遇匈奴大軍,全部壯烈殉國。

匈奴重兵圍困金蒲城,耿恭手中不過數百漢軍。隻得箭上塗毒,高聲喊道:“此乃漢家神箭,射中者必生毒瘡而死”!随後城上弩箭齊發,中箭者無不傷口潰爛,匈奴軍心大亂。正巧當日狂風驟雨,耿恭趁亂率衆沖殺,第一場遭遇戰大敗匈奴。

1900年前的拯救中國大兵:任一英雄都不放棄,13壯士換回漢人尊嚴

但耿恭深知自己兵馬稀少,城中又缺少水源,不是久居之地。于是,果斷放棄金蒲城,退守有河流經過的疏勒城。并于兩個月間,招募當地群眾數千人成軍。等到匈奴人再次來犯疏勒城時,耿恭率數千人沖殺而出,匈奴大軍再次慘敗。

惱羞成怒的匈奴人,就在上遊修建堤壩、截斷城中的水源。耿恭命人在城中挖井,十五丈而不見泉湧,軍民饑渴難耐,隻得擠出馬糞中的汁水解渴。耿恭為之傷心,仰天長歎:“聽說昔日李廣利遠征大宛,以刀刺山、泉湧而出;如果今日天不絕漢,就贈将士們些泉水吧”!

城中軍民盡皆下拜,不久後疏勒城中挖出井水,于是萬衆一心、高呼萬歲!耿恭命人裝上水袋,砸向城下的敵軍,匈奴人見城中有水,隻得再次撤退。

1900年前的拯救中國大兵:任一英雄都不放棄,13壯士換回漢人尊嚴

可是當時,正值漢明帝劉莊駕崩,東漢并未向西域派出援軍。焉耆、龜茲兩國見狀、再次叛漢,殺死了西域都護陳睦;另一支孤軍關寵也被圍困在了柳中城;更糟糕的是車師也再次叛變,與匈奴人一起圍攻耿恭。

耿恭所部糧食耗盡,隻能依靠煮沸皮甲,抽出弓弦為食。長此以往,兵士死傷、逃亡殆盡,最初的數百漢軍所剩不過數十人。招募的數千當地兵卒,也是十不存一。匈奴單于知道耿恭,已經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于是派人勸降:“隻要耿恭投降,許之白屋王高位,以匈奴女子為妻”。

耿恭不僅不降,還将匈奴使者騙上城頭,殺之火烤而後食之。【千年後,嶽飛《滿江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真實出處】。匈奴單于大怒,繼續攻打、久久不能破城,前後相持近一年。

1900年前的拯救中國大兵:任一英雄都不放棄,13壯士換回漢人尊嚴

而後就有了漢章帝繼位,東漢朝廷關于是否救援耿恭孤軍的争議一幕。直到鮑昱一句:“如今他們處于危難之中,我們卻要毫不留情選擇抛棄。外縱匈奴殘暴之敵,内傷大漢死難之臣。那臣隻能希望邊境永遠無事,不然日後匈奴再次來犯,陛下又将以何人為将呢”?”

朝中将士、文臣一片沸騰,請戰之聲不絕于耳。年幼的漢章帝袖手一揮,來自張掖、酒泉、敦煌三郡的漢軍,和鄯善國的盟軍,合計七千人踏上了遠征西域的道路。

一個多月後,漢朝援軍抵達南疆,救出被圍困的柳中城關寵殘部。随後猛攻叛徒車師國,打敗匈奴、車師聯軍,斬首三千八百級,俘虜牛羊、駱駝三萬八千頭。匈奴人北逃而去,車師國再次降漢,救援宣告勝利。

但此時,南疆柳中城中的關寵都已經病死了,天山皚皚大雪、翻山越嶺談何容易。沒有人知道天山以北的耿恭是否依舊活着,也沒有人知道山北到底有多少匈奴人。是以衆将商議之後,決定撤軍傳回。

1900年前的拯救中國大兵:任一英雄都不放棄,13壯士換回漢人尊嚴

正在此時,耿恭派出求援的使者範羌,深知袍澤正處險境。于是苦苦哀求,最終分得兩千漢軍,繼續翻山北上、救援耿恭。當時正值寒冬,大雪封山數尺之厚,範羌義無反顧、風雪無阻。

當範羌援軍翻越天山,于暴風雪中抵達疏勒城時,城中守軍皆以為是匈奴人再次來犯。範羌隻得高呼:“我是範羌啊!耿恭校尉,大漢的援軍到了”。城中僅存的26名漢軍,全部熱淚盈眶,他們打開城門與援軍抱作一團。

1900年前的拯救中國大兵:任一英雄都不放棄,13壯士換回漢人尊嚴

衆人棄城而走,匈奴人聞訊再次追來,漢軍且戰且退。回到玉門關時,這幸存的26人,隻剩下了最後13名勇士。他們一個個衣衫褴褛,面容枯槁。玉門關守将鄭衆看後大為感動,派人給13勇士沐浴、更衣、飽飯,痛飲,這就是“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典故。

并親自向朝廷寫下了請功書:

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衆,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于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将帥。——《後漢書》

耿恭以數百兵馬、死守孤城,抵擋匈奴數萬大軍,連戰一年有餘,心神耗盡、力衰不降。挖山打井以求水,煮弓弦、皮甲以為食,深處萬死而無一絲生還的險境。前後殺傷匈奴數以千計,盡忠奮勇,不為大漢之恥。耿恭的氣節大義,堪稱古今未有啊!理應重賞爵位,激勵全體漢軍将士。

1900年前的拯救中國大兵:任一英雄都不放棄,13壯士換回漢人尊嚴

“出于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多麼震撼人心的堅持,數百孤軍到十三壯士,死傷殆盡的背後隻是為了不為大漢恥辱,這就是漢軍、漢人的尊嚴、驕傲!

同時,朝中鮑昱挺身而出,酒泉7000将士奮勇出關。玉門守将秉直上書,朝野上下盡是浩然正氣。軍中各部不分派系、不嫉妒彼此功勞,有的隻是對勇者的敬重,對袍澤的傾佩。邊軍不放棄一點堅持的希望,朝廷不放棄一個被圍困的英雄,這就是漢人最高光、最動人的時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