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武王與西楚霸王都舉鼎,秦武王舉鼎而亡,項羽舉鼎而成名?

秦武王确實是因為舉鼎而死,但項羽并非是因為舉鼎而成名,相反,項羽是因為太有名,他舉鼎一事才被屢次提及,舉鼎這件事對于項羽來說就是錦上添花。而且項羽舉鼎這件事是不是确有其事還很難說,即便是真的,他所舉的鼎與秦武王舉的鼎也不可同日而語。

秦武王與西楚霸王都舉鼎,秦武王舉鼎而亡,項羽舉鼎而成名?

兩個人在舉鼎這件事上本沒有什麼可以用來比較的,但架不住後世的演繹,秦武王舉鼎反而不那麼出名,而項羽舉鼎則成了一件家喻戶曉之事。這裡先來看一看史籍中關于兩人舉鼎的記載:

《史記·秦本紀》中記載:“王與孟說舉鼎,絕膑。”《史記·趙世家》中記載:“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膑而死。”

另外《戰國策》和《資治通鑒》胡三省注中也分别都有提及。秦武王舉鼎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在當時還引起了轟動,當然這轟動并不僅僅是由秦武王絕膑而死引起的,還在于秦武王舉鼎這件事本身就是對于周天子權威的一種挑戰。

秦國的野心早在建國的時候就已經産生了,他們不斷尋找東進的機會,試圖在中原紛争中分得一杯羹,春秋時期因為強晉的壓制,秦國東進之路異常艱難,但随着晉國國内卿族勢大,晉國開始沒落,甚至到後來直接就分裂為韓趙魏三國,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國富兵強,東進勢不可擋。到了秦武王時期,他的野心更是表露無餘,他想曾對甘茂說:“寡人欲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

秦武王與西楚霸王都舉鼎,秦武王舉鼎而亡,項羽舉鼎而成名?

“窺周室”這樣的野心可以和三百年前的楚莊王相提并論了,當時楚莊王就借着攻打陸渾之戎的名義在洛陽郊外陳兵,然後問鼎中原。三百年後,秦武王也對鼎有萬分興趣。很多人可能覺得秦武王好武,舉鼎就是為了誇耀武力,實際上并不是這麼一回事,或者說不全是這麼一回事。因為秦武王真正感興趣的是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他秦武王想将周天子廢掉。而象征周天子權力的正是傳說中大禹下令用九州貢金鑄成的九鼎。這九鼎完全就是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征,隻有天下之主才能擁有。

秦武王讓甘茂攻破宜陽,然後秦國直通洛陽的道路被打通,秦武王就到了洛陽王宮去見周天子,然後帶着身邊的勇武之人去看一看象征權力的九鼎。在這裡,他見到了象征秦國之地的雍州鼎,也叫做龍文赤鼎,然後和孟說比賽,看誰能舉起雍州鼎。孟說直接說自己輸了,然後秦武王就上前舉起了雍州鼎,結果絕膑而死。

禹鑄九鼎是上古傳說之一,而這九鼎究竟有多大多重,我們不得而知,畢竟一直就沒有實物出土得證。九鼎象征當時治下的九州,這本身就是權力的象征。是以九鼎一直是夏商周三朝的國之重器,其重量一定不是一個小數字。

秦武王與西楚霸王都舉鼎,秦武王舉鼎而亡,項羽舉鼎而成名?

而關于列鼎的記載中有這樣的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這裡的數字表示的是鼎的數量,當然根據等級劃分的鼎的使用,不僅數量不同,重量和大小自然也是有差別的。周天子使用的鼎是最大最重的。而九鼎則是鼎中最貴重的鼎。項羽年輕的時候是不可能接觸到九鼎的。

《史記·項羽本紀》中關于項羽舉鼎的記載是這樣的:“籍長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這裡說的是力能扛鼎,至于有沒有舉過鼎,舉過多大的鼎我們不得而知,但根據項羽的身份來說,年輕時候的他是不可能接觸到天子之鼎和諸侯之鼎的。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将,是以項羽能接觸到的最重的鼎或許就是卿大夫使用的鼎。它的重量輕于諸侯的鼎,更輕于周天子之鼎,自然與九鼎更不能相提并論。

是以“力能扛鼎”這個詞僅僅是用力形容項羽的力氣大,至于有沒有真的扛鼎并不重要,即便真的扛鼎,其重量也遠遠不能和秦武王舉起的雍州鼎相比。而且項羽成名也并不是因為舉鼎,而是他在秦末上司義軍結束了秦朝的統治,又在和劉邦争權中有了一個悲壯的結局。就是因為有這樣出名的項羽,“力能扛鼎”就變成了一件發生在項羽身上的著名事件,說項羽舉鼎而成名,實際上這是後世演繹的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