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合資時代的博弈:北汽、戴姆勒,誰更需要誰?

增持戴姆勒股份,通過交叉持股綁定長期合作關系,這是北汽在面對後合資時代博弈祭出的招數。

12月13日,北汽集團在其官網宣布,已經通過在2019年持有戴姆勒股份9.98%。同時,戴姆勒持有北汽集團在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汽車)9.55%的股份,以及持有北汽集團在A股上市公司(北汽藍谷)2.46%的股份。

後合資時代的博弈:北汽、戴姆勒,誰更需要誰?

在公告中北汽集團方面是這樣寫道:增持進一步展現了北汽集團對戴姆勒集團的信任,也反映了北汽集團作為長期投資者對戴姆勒集團的支援。北汽集團重視雙方合作夥伴關系在戰略和經濟層面所具備的獨特重要性,對梅賽德斯-奔馳在未來轉型過程中所蘊藏的巨大潛力充滿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距離中國汽車業對外資全面股比開放的時間線将來臨,還有不到兩個月。有人說,北汽能不動聲色地隐藏其手持戴姆勒9.98%股份長達兩年之久,趕在合資股比開放的臨界線才公布這一消息,說明其背後涉及的權力、市場以及利益的博弈必定格外劇烈。

“你中有我”,北汽需要戴姆勒

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表示,将于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持股不超過50%),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在合資股比放開的政策公布後,寶馬率先完成對華晨寶馬的增持,寶馬股份增至75%。大衆汽車在今年上半年成功持有75%的江淮大衆股權。如此,德系三強中,僅有戴姆勒還未突破股比限制。

後合資時代的博弈:北汽、戴姆勒,誰更需要誰?

戴姆勒增持北京奔馳股比似乎隻是時間問題,此前有消息稱,戴姆勒準備重新啟動與北汽關于增持北京奔馳股權的談判,計劃将在北京奔馳的股比從49%提高到75%。

在新的形勢下,北京奔馳的命運和北汽的命運息息相關。此時成為戴姆勒的大股東,一方面北汽能通過股份對沖鎖住利益,維持北京奔馳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從戰略上對于吉利在戴姆勒董事會的影響力進行牽制,通過進一步利益捆綁,避免因為戴姆勒與吉利、比亞迪等的暧昧關系,導緻自身走向邊緣。

首先,北汽需要戴姆勒,需要北京奔馳。

這與北汽目前的市場表現相關。從銷量端來看,北汽自主品牌業務行情嚴峻,而北京奔馳則是北汽集團的重要支柱。

據乘聯會資料顯示,北京汽車自主品牌業務在今年1-10月份,累計銷量為50302輛,同比下跌17.2%。新能源車型銷售方面,1-10月份,累計銷量為19656輛,同比下跌15%。

而北京奔馳在今年前10月累計銷量為458410台,同比增長4.83%。

北汽股份在港交所公布的上半年業績也直接說明了北京奔馳對于自身的重要性。

更具北汽方面公布的财報顯示,北汽股份上半年實作營收903.7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778.54億元增長16.08%;實作淨利潤27.58億元,同比增長163.67%。與此同時,北京奔馳收入達到880.59億元,上漲17.5%,為北汽股份總營收貢獻度高達97.4%。

在合資股比開放臨界點,北汽選擇繼續增持戴姆勒的股份,一定程度上加強與戴姆勒的深度捆綁,進而為形成更長遠的戰略合作創造條件。

另一方面,北汽通過增持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以穩住在多邊關系中的地位。

後合資時代的博弈:北汽、戴姆勒,誰更需要誰?

2018年2月,戴姆勒集團釋出公告稱,吉利集團以約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戴姆勒9.69%股份,成為奔馳母公司戴姆勒的最大股東。

2019年,北汽集團以持股5%在戴姆勒集團股東中排名第五。前4名依次為:李書福持有的Tenaciou3 Prospect Investment 持有9.69%、科威特投資主權基金持有6.84%、美國銀行持有5.13%、貝萊德持有5.01%。

而此後,戴姆勒與吉利的合作不斷深化。

2018年10月,吉利宣布與戴姆勒在高端出行領域合作;2019年3月,吉利和戴姆勒各自出資27億元人民币,組建sm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 Co., Ltd.);2019年5月,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戴姆勒移動服務公司共同組建了合資公司“蔚星科技有限公司”,雙方各持股50%……

分析認為,在這場争奪中,基于現在吉利的蓬勃發展,北汽要努力的不讓自己在這場多邊關系中不漸漸被疏遠和遺忘,守衛住屬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對于堅持“高新特”的北汽來說,與奔馳的合作是其在高端市場的重要抓手,不容有失。

“我中有你”,戴姆勒轉型需要利潤補給

戴姆勒對于北汽增持股份表示歡迎,并将北汽看作長期合作夥伴。戴姆勒也需要北京奔馳這一利潤“奶牛”。

作為全球最大的豪華車制造商之一,中國市場已成為戴姆勒最重要的市場,北京奔馳對戴姆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直接的表現則是按權益法計算财務報表,如果實作了對合資公司北京奔馳的控股,戴姆勒可以在财務報表中将其營收并入,提高整個集團營收規模。與此同時,股比的提升也将讓戴姆勒集團拿到更多的利潤配置設定。

後合資時代的博弈:北汽、戴姆勒,誰更需要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戴姆勒正處深度轉型期,大量的研發投入需要更多的“血液”補給。

還記得在2018年前後,為迎接電動化、數字化轉型,奔馳不得不開啟大量的研發投入。到了2019年,戴姆勒淨利潤遭腰斬,大幅下滑64.5%,跌至27億歐元,創下十年内的最大跌幅。同時,受柴油排放門、高田氣囊召回等事件的影響,戴姆勒集團是以損失近50億歐元。

自2019年下半年起,戴姆勒開始“瘦身”,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不得不開啟了削減成本和提升現金流的舉措。其中包括顯著降低材料成本和行政成本,以及至2022年年底減少超過14億歐元的人力成本,削減包括管理崗位在内的工作崗位。

反觀,戴姆勒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北京奔馳的市場表現,一直趨于穩定增長的态勢,甚至在戴姆勒虧損最嚴重的2019年,其在中國市場的業績達到了3.64億歐元。

對于目前身處轉型期的戴姆勒來說,通過增持北京奔馳股權,對于穩定自身營收和利潤方面無疑是有益的。

日前,戴姆勒方面表示,2020年10月,該公司曾宣布到2025年将資本支出在2019年的水準上削減20%,這個計劃現在仍然有效。雖然該公司計劃減少資本支出,但是在電氣化産品組合和數字化程度的研發支出将保持在一個高水準,包括自動駕駛。奔馳将努力在電動汽車和汽車軟體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為了向軟體驅動和無排放的未來轉型,在今年12月2日,戴姆勒監事會通過了梅賽德斯-奔馳2022至2026年電動化戰略商業計劃,将為梅賽德斯-奔馳投資超過600億歐元(合680億美元)。

反過來看,戴姆勒在電動化方面的成果或許也将成為增持北汽集團的資本。

近日,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稱,戴姆勒子公司梅賽德斯-奔馳計劃2024年在中國獨家生産一款全新的純電車型。如果銷售成功,這一車型有望出口至全球其他市場。有分析認為,戴姆勒在純電領域的新産品可以視為其收購北京奔馳股權的新籌碼。

車雲小結:

2022年,注定将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年。合資股比放開的政策将給企業和市場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對于表現強勁的中國自主車企來說,是時候與全球巨頭們掰掰手腕了。

而對于靠合資企業利潤輸血的企業來說,如何在後合資時代找到合适自己的生存法則,也将至關重要。

2022,拭目以待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