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評論員 陳江

星巴克及其品牌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在中國都擁有大量擁趸,但近期的星巴克事件,估計會動搖這種“迷之崇拜”。
12月13日,“星巴克私換配料标簽使用過期食材”和“星巴克頻繁觸碰食品安全紅線”2個話題登上熱搜。媒體釋出的暗訪視訊顯示,星巴克無錫昌興大廈店以及無錫震澤路店的兩家門店,食材過期後仍繼續使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出售;主管、店員私自篡改保存期限;承諾“開封後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過期食材涉及巧克力液、抹茶液、紅茶液、奶油、桃果肉以及可可碎片等多種原料,範圍之廣令人震驚。
星巴克“使用過期食材”事件立即引爆了輿論。當日中午,星巴克中國官方微網誌回應稱深感震驚。當日星巴克亦被無錫市市場監管局約談。13日晚,星巴克方面再度做出回應,确認違規行為存在,釋出緻歉聲明,稱已關閉涉事門店,并且對食品安全問題堅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從漢堡王到奈雪的茶,篡改保存期限,使用過期食材,類似的事情對餐飲行業來講,早就屢見不鮮。但星巴克也出這種事情,多少讓人有些意外。要知道,星巴克沒有加盟店,國内200多個城市5400家門店都是直營店。中國目前已是星巴克發展速度最快、最大的海外市場。有的三、四線城市,竟将有沒有開設星巴克咖啡店,視為城市發展的時尚标配。
星巴克的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在其自傳中闡述,成就星巴克的法則就是“将心注入”。在今天星巴克的官網上,它的社會責任依然宣稱:公司一直以“人文精神”為出發點,用孜孜不倦的匠心為顧客提供高品質的咖啡體驗。是以,公司“以行業最高标準為基礎,制定并嚴格執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準”。
除了行業最高規格的金标準,公司還實行了較為先進的經營模式。照理說,直營門店由公司自己投資,店長由公司直接指派,所有門店擁有統一經營戰略。這種直營模式管理要比加盟模式更為規範,為何星巴克的食品安全還屢出問題呢?說到底,這是對使用者利益缺乏更高關注的展現。一個企業一旦不能把顧客利益放在首位,再嚴格的管理體系,再高的行業标準,最終都會淪為走馬觀花的形式。
中國顧客喜歡星巴克,是喜歡它自成一體的“星巴克文化”。因為一杯杯将心注入的咖啡,星巴克曾經點亮了無數顧客的美好瞬間,由此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咖啡品牌。将心注入的金字招牌,經不起無心地肆意揮霍。品牌再大,食品安全的底線不能碰,星巴克也不能止于道歉了事。還是要想一想,當初是什麼讓星巴克成為卓越。将心注入,于星巴克而言不是一句雞湯,而是要始終堅持,并且要穩穩落地的經營戰略和初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