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癌症”,大家并不陌生了。相信你也有一種體會“癌症的人越來越多”。
的确,我們身邊,媒體報道,電視劇,總有一些關于癌症的資訊被傳播。
癌症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我們聽到最多的“肺癌”“肝癌”“胃癌”“腸癌”,其實,作為消化系統,“食管”往往是被大家忽視的重要器官。而食管癌更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良性腫瘤。
我國一直是食管癌高發地區。食管癌的發病與環境水土、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密不可分,是以發病人群多為中年人。
食管癌患者最主要的症狀是吞咽困難,發病初期對較為幹硬的食物難以下咽,然後發展到對流質食物吞咽困難,最後連水和自己的唾液都沒辦法吞下去。

食管癌症狀令人如此痛苦,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因素一: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一種高緻癌性物質。有部分地區的人喜歡吃腌臘食品、腌制酸菜,還有些地區的飲水和環境中,都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這種化學物質是人體健康的大敵,也是食管癌發病的高危因素。
因素二:真菌感染
有部分真菌可以加速亞硝酸鹽的形成,有一些真菌本身就有緻癌作用,是以如果人們的食物或人體消化道本身感染了這些真菌,就會提高食管癌的發病機率。
因素三: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根據醫學研究顯示,在新鮮蔬菜水果攝入不足的地區,人們的體内缺乏一些維生素,這是食管癌高發區域的典型特征。而這些地區裡的蔬菜、糧食和飲水中,一些微量元素像钼、鐵、鋅、氟、硒等的含量也相對較低。
因素四:不良生活習慣
長期嗜酒吸煙,愛吃溫度過燙的食物,喝過燙的水和茶,對食道造成了慢性發炎和刺激,漸漸就會發生食管癌。
是以,如何盡早發現食管癌呢?這種癌症有哪些典型的症狀?
在食管癌發病初期,患者的症狀并不明顯,隻是在吞咽幹硬食物時稍有不适,會有哽噎感。
尤其是食物通過食道進入胃部的過程中,患者會感到食物通過的速度比以前慢,胸口有燒灼或摩擦一樣的疼痛,如果這時喝一些水,這些症狀又可以緩解、消失。
但是,一旦病程進展,到了食管癌的中晚期,癌症組織侵犯食管外部組織,患者就會持續胸痛、背痛,還會因為吞咽困難進食困難而身體消瘦無力。
患有食管癌的患者常常聲音嘶啞,或發生呼吸系統感染,這是因為病竈已經轉移到咽喉神經處或者呼吸道。
想要盡早發現食管癌,一般醫生會對可疑病例做以下三種檢查:
首先是體格檢查,俗稱“查體”。
醫生會特别關注患者的鎖骨有無淋巴結異常增大,會讓疑似病人進行模拟吞咽,看是否出現吞咽困難。
第二,進行胃鏡檢查,檢視病變位置。
胃鏡技術經過數年發展,已經非常先進。現在臨床上已經有膠囊内鏡技術,它的安全性高,帶給受檢者的痛苦較少。借助胃鏡檢查,醫生可以直接觀察食道病變的情況,如果發現可疑病竈還可以取得組織進行活檢。
第三、進行影像學檢查
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醫生會對疑似病例進行B超、CT等影像學檢查,看看是否有向腦部、肺部、肝髒等其他器官轉移。
食管癌的早期症狀非常隐匿,幾乎不會讓人察覺。是以如果吞咽困難的情況持續較長時間,則需要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醫生可能會根據病情需要制定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治療、化療和放療等方式。
雖然食管癌比較可怕,但是治療效果較好,治療後的五年生存率也較高,而五年生存率是醫學上用來判斷癌症是否治愈的重要标準。
是以一旦确診食管癌,患者一定要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切不可聽信民間偏方,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