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之後,蜀國還有蔣琬、費祎和姜維,為何卻最早亡國

盡管從實力來看,三國中最弱的還是蜀國,這是不争的事實。但蜀國也有自己的優勢:既不像東吳那樣内讧不斷,又不像曹魏那樣政變疊起,政權一直是牢牢地掌握在劉備父子的手裡,管理也相對更好一些。然而人們卻都看到了,最早亡國的卻也是蜀國。事實上在諸葛亮死後,還有蔣琬、費祎、姜維等人。

諸葛亮之後,蜀國還有蔣琬、費祎和姜維,為何卻最早亡國

是以用人才凋敝來作結論是不太客觀的,畢竟蜀國人口、土地都相對較少,有這些精英人才的存在,雖然不足以吞掉他國,但憑借天險實作自保,并不是太困難的事--至少不會滅亡的那麼快。其實除去大家所見的國力衰弱等客觀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人雖然勢單力薄,卻彼此内讧不斷。

諸葛亮之後,蜀國還有蔣琬、費祎和姜維,為何卻最早亡國

在魏延被殺後,楊儀也沒有笑到最後,很快就被逐出權力核心圈子。有這麼明顯的前車之鑒,按理說蔣琬等人應該汲取教訓才是,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卻很是讓人失望。公孫淵反叛曹魏之後,蜀國迎來了一個絕好地聯合東吳攻擊曹魏的機會。

諸葛亮之後,蜀國還有蔣琬、費祎和姜維,為何卻最早亡國

雖然大家都同意北伐,但在戰術上則莫衷一是。蔣琬為了實作自己的計劃,就把姜維任命為了涼州刺史,将費祎的職務提升為大将軍。雖然他讓出權利之舉,展現了極佳的人品,但可惜的是,這次戰役還沒有發起,曹爽那邊就主動興師來伐,導緻計劃最終未能成行。

諸葛亮之後,蜀國還有蔣琬、費祎和姜維,為何卻最早亡國

考慮到自己年紀衰老,為此蔣琬将前線指揮大權交給了費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擊退曹爽之後,費祎為了争權奪利,與姜維之間也搞起了摩擦。當時姜維急于北伐,而費祎卻不為所動,認為丞相能力那麼高,都辦不到的事,我們又怎麼能做到呢?有這功夫,還不如保國治民。

諸葛亮之後,蜀國還有蔣琬、費祎和姜維,為何卻最早亡國

也正是因為有費祎在上面壓着,姜維的北伐進行得磕磕絆絆。其實從史書上不難看出,姜維數次出兵,所率部下最多也不過萬餘人而已,完全就是小打小鬧。然而饒是如此,姜維也能把曹魏襲擾的疲于應付。事實上那時候曹魏内鬥不休,正是蜀國的最好機會,然而就在權利的争鬥中喪失了。

諸葛亮之後,蜀國還有蔣琬、費祎和姜維,為何卻最早亡國

在蔣琬、費祎等人相繼離世後,姜維雖然能夠騰出手來集中精力北伐。但一來他無論是從威望還是權利哪個方面來看,都遠遠無法與諸葛亮相比,二來國力在連年的征戰中也不斷損耗,為此蜀國朝野上下,對于北伐是一片質疑之聲,就連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都上書要彈劾姜維。其實如果蔣琬等3人能夠形成合力的話,蜀國延續更長時間,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然而作為諸葛亮欽定的3位接班人,他們彼此之間政見不合,這也是蜀國最早滅亡的重要因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