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曹操,卻選擇劉備,跟陶謙害死曹操之父有關嗎

對于許多人來說,這也許是一個問題:諸葛亮不投靠曹操,卻選擇了劉備,這是為什麼呢?如果想建功立業,投靠實力更強大的曹營,在這個更強、更高的平台上應該更加容易。

對于諸葛亮的這種選擇,遍尋史料并無明确答案。有人認為,諸葛亮不投靠曹操,緣自童年的一個心理陰影:曹操為父報仇,曾經在徐州屠城,時年14歲的諸葛亮恰好正在徐州,跟随流民四處逃亡……

事實果真如此?

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曹操,卻選擇劉備,跟陶謙害死曹操之父有關嗎

1、明确的說法:隆中對裡有答案

諸葛亮為什麼不投靠曹操?劉備三顧茅廬時,在兩個人的對話中已有明确說法:曹操“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在諸葛亮眼裡,曹操挾持皇帝,以皇帝名義号令諸侯。用通俗語言解讀就是,曹操把皇帝架空,天下人并非聽命于皇帝,而是曹操的号令,此人就是竊國大盜。

諸葛亮如何評價劉備的呢?“将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劉将軍您是皇室後人,以信義聞名于世,四處收攬英雄,思賢若渴。諸葛亮認為劉備是皇帝近親,正根正統,講究信義,廣泛招納英雄豪傑,對賢才需求如饑似渴。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養子。盡管官至太尉,世人仍視曹操是''寒族''。為何曹操收納人才時不在乎對方出身,實在因為他也是草根。劉備号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大漢王朝即将傾覆時,當然有資格匡扶江山。與曹操挾持皇帝号令天下相比,劉備更占有道德、道義和人格的高地。

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曹操,卻選擇劉備,跟陶謙害死曹操之父有關嗎

2、跟推薦人有關:有徐庶的加持

諸葛亮避世于南陽,耕田種地,長大後喜歡唱《梁父吟》。史書記載,他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一樣的人才,但是“時人莫之許也”,當時認識他的人,都不認可他有這樣的才能。進一步說,諸葛亮在沒有出山前,其才華和學識并未得到大家公認。

諸葛亮能與管仲、樂毅相提并論,隻得到兩個人的認可,一是崔州平、二是徐庶,他們都是諸葛亮的好友。劉備暫居新野,徐庶跑來求官。據《三國演義》說,徐庶妙計頻出,深受劉備器重。然後徐庶就推薦了諸葛亮:“此人為卧龍!”由此上演了三顧茅廬的大戲。

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有沒有向諸葛亮推薦劉備?從劉備三次拜訪才見到的過程來看,諸葛亮事先并不知情。劉備見面後,必然講明徐庶正在自己陣營中。知音好友投靠了劉備,人家又三次登門拜訪,于情于理都沒有理由拒絕,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也就沒啥奇怪了。

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曹操,卻選擇劉備,跟陶謙害死曹操之父有關嗎

3、跟曹操陣營有關:平台競争力太強

諸葛亮沒出山前,隻得到兩個人認何,遠非公認的濟世奇才。名氣小、年紀小,資曆淺、根基淺的諸葛亮真選擇曹操,會得到劉備陣營中所受禮遇嗎?從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的話來看,諸葛亮初入劉備陣營遭遇了信任危機,關羽、張飛也沒完全認可。

出現這種情況很好了解。早在諸葛亮出山16年前,荀彧就投靠曹營,成為曹操的張子房;早在11年前,郭嘉就出任曹操軍師了,讨張繡、殺呂布、官渡之戰中用兵“仿佛孫吳”;早在8前,賈诩就被曹操封侯了。至于程昱、鐘繇、荀攸、陳群……都已成名多年,深受曹操信任了。

假設諸葛亮加入曹營,面對這些人的競争,雖然平台更強、更高,但脫穎而出難度會成倍增加。為此,可參見若幹年後一事:諸葛亮兵發曹魏,聽說徐庶的官位僅是右中郎将、禦史中丞時,不由感歎:魏國人才就這麼多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曹魏這個平台的競争力強大到如此地步。

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曹操,卻選擇劉備,跟陶謙害死曹操之父有關嗎

4、有沒有少年陰影:曹操屠徐州影響多大

諸葛亮8歲母親去世,11歲父親去世,13歲到17歲一直在逃避戰亂的漂泊不定中度過。史載,諸葛亮兄妹14歲被叔父諸葛玄收養,諸葛玄曾在劉表手下為官。諸葛亮跟着叔父進入徐州時,因為徐州牧陶謙襲殺了曹操父親,曹操發兵徐州,陶謙大敗逃走。

曹操為洩私忿,屠城徐州,殺了十萬餘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雞狗也不放過,屍骨堆積堵塞泗水而無法流通。次年,曹操再次兵發徐州,又大開殺戒……為逃避曹軍的屠殺,諸葛亮兄妹和叔父東躲西藏,免不了在内心深處留下陰影。

諸葛亮15歲時,叔父帶着他投奔劉表,劉表所轄荊州八郡自成體系,沒受戰亂太大影響。在荊州度過2年安穩日子後叔父病死,諸葛亮隻好耕田種地去了。前有陶謙與曹操開戰,後有劉表對曹操始終不合作,加之叔父本是劉表老部下,諸葛亮就在這種氛圍下長大了。

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曹操,卻選擇劉備,跟陶謙害死曹操之父有關嗎

曹操屠徐州,對諸葛亮幼小心靈影響有多大?其實,跟着叔父一路逃亡時,諸葛玄應沒有少灌輸曹操殺人不眨眼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難得在劉表手下安穩2年,戰争的陰影又逼近荊州,諸葛亮一定把這筆賬算給了曹操——這一切都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曹操造成的。

總結一下: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曹操,卻選擇劉備?曹操曾經屠徐州隻是其中一個原因,更與當時主流思想對曹操的評價有關。同時,徐庶率先加入劉備陣營,向劉備作了推薦,而劉備符合諸葛世族家庭的價值觀和基本認知,這一切決定了諸葛亮的最終選擇。

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參考文獻:《三國志》、《蜀志》、《魏略》、《漢晉春秋》,感興趣者可詳細一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