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却选择刘备,跟陶谦害死曹操之父有关吗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个问题:诸葛亮不投靠曹操,却选择了刘备,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想建功立业,投靠实力更强大的曹营,在这个更强、更高的平台上应该更加容易。

对于诸葛亮的这种选择,遍寻史料并无明确答案。有人认为,诸葛亮不投靠曹操,缘自童年的一个心理阴影:曹操为父报仇,曾经在徐州屠城,时年14岁的诸葛亮恰好正在徐州,跟随流民四处逃亡……

事实果真如此?

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却选择刘备,跟陶谦害死曹操之父有关吗

1、明确的说法:隆中对里有答案

诸葛亮为什么不投靠曹操?刘备三顾茅庐时,在两个人的对话中已有明确说法: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在诸葛亮眼里,曹操挟持皇帝,以皇帝名义号令诸侯。用通俗语言解读就是,曹操把皇帝架空,天下人并非听命于皇帝,而是曹操的号令,此人就是窃国大盗。

诸葛亮如何评价刘备的呢?“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刘将军您是皇室后人,以信义闻名于世,四处收揽英雄,思贤若渴。诸葛亮认为刘备是皇帝近亲,正根正统,讲究信义,广泛招纳英雄豪杰,对贤才需求如饥似渴。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养子。尽管官至太尉,世人仍视曹操是''寒族''。为何曹操收纳人才时不在乎对方出身,实在因为他也是草根。刘备号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大汉王朝即将倾覆时,当然有资格匡扶江山。与曹操挟持皇帝号令天下相比,刘备更占有道德、道义和人格的高地。

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却选择刘备,跟陶谦害死曹操之父有关吗

2、跟推荐人有关:有徐庶的加持

诸葛亮避世于南阳,耕田种地,长大后喜欢唱《梁父吟》。史书记载,他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一样的人才,但是“时人莫之许也”,当时认识他的人,都不认可他有这样的才能。进一步说,诸葛亮在没有出山前,其才华和学识并未得到大家公认。

诸葛亮能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只得到两个人的认可,一是崔州平、二是徐庶,他们都是诸葛亮的好友。刘备暂居新野,徐庶跑来求官。据《三国演义》说,徐庶妙计频出,深受刘备器重。然后徐庶就推荐了诸葛亮:“此人为卧龙!”由此上演了三顾茅庐的大戏。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有没有向诸葛亮推荐刘备?从刘备三次拜访才见到的过程来看,诸葛亮事先并不知情。刘备见面后,必然讲明徐庶正在自己阵营中。知音好友投靠了刘备,人家又三次登门拜访,于情于理都没有理由拒绝,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也就没啥奇怪了。

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却选择刘备,跟陶谦害死曹操之父有关吗

3、跟曹操阵营有关:平台竞争力太强

诸葛亮没出山前,只得到两个人认何,远非公认的济世奇才。名气小、年纪小,资历浅、根基浅的诸葛亮真选择曹操,会得到刘备阵营中所受礼遇吗?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话来看,诸葛亮初入刘备阵营遭遇了信任危机,关羽、张飞也没完全认可。

出现这种情况很好理解。早在诸葛亮出山16年前,荀彧就投靠曹营,成为曹操的张子房;早在11年前,郭嘉就出任曹操军师了,讨张绣、杀吕布、官渡之战中用兵“仿佛孙吴”;早在8前,贾诩就被曹操封侯了。至于程昱、钟繇、荀攸、陈群……都已成名多年,深受曹操信任了。

假设诸葛亮加入曹营,面对这些人的竞争,虽然平台更强、更高,但脱颖而出难度会成倍增加。为此,可参见若干年后一事:诸葛亮兵发曹魏,听说徐庶的官位仅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时,不由感叹:魏国人才就这么多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曹魏这个平台的竞争力强大到如此地步。

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却选择刘备,跟陶谦害死曹操之父有关吗

4、有没有少年阴影:曹操屠徐州影响多大

诸葛亮8岁母亲去世,11岁父亲去世,13岁到17岁一直在逃避战乱的漂泊不定中度过。史载,诸葛亮兄妹14岁被叔父诸葛玄收养,诸葛玄曾在刘表手下为官。诸葛亮跟着叔父进入徐州时,因为徐州牧陶谦袭杀了曹操父亲,曹操发兵徐州,陶谦大败逃走。

曹操为泄私忿,屠城徐州,杀了十万余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鸡狗也不放过,尸骨堆积堵塞泗水而无法流通。次年,曹操再次兵发徐州,又大开杀戒……为逃避曹军的屠杀,诸葛亮兄妹和叔父东躲西藏,免不了在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诸葛亮15岁时,叔父带着他投奔刘表,刘表所辖荆州八郡自成体系,没受战乱太大影响。在荆州度过2年安稳日子后叔父病死,诸葛亮只好耕田种地去了。前有陶谦与曹操开战,后有刘表对曹操始终不合作,加之叔父本是刘表老部下,诸葛亮就在这种氛围下长大了。

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却选择刘备,跟陶谦害死曹操之父有关吗

曹操屠徐州,对诸葛亮幼小心灵影响有多大?其实,跟着叔父一路逃亡时,诸葛玄应没有少灌输曹操杀人不眨眼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难得在刘表手下安稳2年,战争的阴影又逼近荆州,诸葛亮一定把这笔账算给了曹操——这一切都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造成的。

总结一下: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却选择刘备?曹操曾经屠徐州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与当时主流思想对曹操的评价有关。同时,徐庶率先加入刘备阵营,向刘备作了推荐,而刘备符合诸葛世族家庭的价值观和基本认知,这一切决定了诸葛亮的最终选择。

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参考文献:《三国志》、《蜀志》、《魏略》、《汉晋春秋》,感兴趣者可详细一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