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這中國曆史上哪位皇帝最殘暴,有人說是北齊的高洋,有人說是始皇帝。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别的不說,就沖着他誅殺了十餘萬的開國功臣以及家屬,殘暴程度可想而知。
不過造成這種局面的,還是朱元璋太過于自卑和不自信,加上他自幼受到的壓迫太多,最終導緻了他這種殘暴的性格。
但從對待百姓這方面來說,朱元璋又是一位溫柔謙和的皇帝。他害怕官員欺上瞞下,A錢銀兩,對百姓造成傷害,于是他想到了一個妙招,那就是在鑄錢時在錢币上加了一個字。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研究一番,看看究竟添加了什麼字,能讓那些貪官們無處遁形。

治貪決心
朱元璋痛恨官員A錢,是以他在洪武十八年創造了著名的“郭恒案”。
郭恒是明朝初期的一位戶部侍郎。衆所周知,戶部是國家的錢袋子,掌管着一國的錢籍,是以朱元璋對戶部格外的關注。
有一次有人舉報戶部官員存在A錢的情況,于是他先是命人把戶部的賬簿拿來檢視,但查來查去都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朱元璋并不罷休,他骨子裡就認為,官員都是奸詐的,既然有人舉報,這裡面肯定有問題。于是他指令錦衣衛秘密調查。
這一查不得了,果然查到戶部侍郎郭恒以權謀私,A錢了巨額銀兩。
當然,區區一個戶部侍郎并不能成事,這裡面其實是一整條A錢鍊,可以說是集體A錢。
面對這個A錢大案,朱元璋哪裡能饒過他們,哪怕部門陷入癱瘓,無人可用,也要把這些A錢之人誅殺殆盡,連他們的家人也不能放過。
這起案件發生之後,為了杜絕此類案件的發生,朱元璋就頒布了《大诰》。其中規定,官員A錢達到60兩,不論什麼原因都是死罪。
不過朱元璋還是十分好奇,這些人是如何A錢的,為何連一些專業人士都不能從賬面上查出問題?
随後朱元璋派人仔細研究,最終找到了這其中的秘密。
原來之前的賬簿一直是使用”一、二、三“這樣的數字來計數,如此一來貪官在A錢的時候就可以随意修改。比如戶部明明購買了一把傘,可貪官上下各加一橫,就變成了三把傘,那麼他們就可以A錢兩把傘的錢。
這裡要說明一下,”一、二、三“這樣的數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上,是古代曆朝曆代用來計數的原始機關。
既然問題找到了,朱元璋就命人查詢一些可以替代的文字。
經過查閱,《禮記·表記》中表示純粹的“壹”,《周禮·乃酒正》中表示變節、背叛的“貳”等文字,因為和之前的計數機關同音且書寫複雜,才正式成為計數機關。
也就是說,我們如今使用的這些大寫數字,起初并不是數字的意思,是朱元璋查處貪腐大案之後,為了防止類型情況而特地增加的。
“郭恒案”結束之後,朱元璋本以為大功告成,以後誰也沒辦法從戶部的口袋裡A錢了。
可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寶源局裡的秘密
原來明朝初期因天下初定,中央的權利還沒有完全回收,許多事情還是地方上在做,比如鑄錢。
有一些貪官就在鑄錢上起了壞心思,他們在鑄錢的時候,故意在銅錢裡面加入了鐵。而這種情況很難發現,即便是發現了,也很難追溯根源,畢竟明朝的寶源局分布在全國各地。
确實,這種情況别說中國,在世界上都是個難題。
為了解決此事,朱元璋苦思冥想,終于想到了一個妙招,那就是指令各地寶源局在鑄造銅錢的時候,必須在銅錢上加一個字,而這個字就是添加各省的簡稱。
比如湖北寶源局鑄造的銅錢,要加上一個“鄂”字,河南的就加上“豫”等等。
朱元璋的這個妙招看似簡單,卻十分有效,讓貪官無所遁形,再也不敢在銅錢中摻假了。
開國之君
話說回來,朱元璋固然是有雷霆的手段,但從他的出發點可以看出,他對貪官污吏的憎恨程度。不過他也深知,貪婪是人的本性,僅靠殺戮是無法徹底解決的,唯獨從制度改革,讓這些人無處下手,才是上策。
這一點朱元璋在晚年時就對朱允炆說過,他說殺戮之事,是他這個開國之君可以做的,守成之君還要以樹立仁德,善用智慧為主。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