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贪官铸铜钱时偷梁换柱加生铁,朱元璋想了个妙招,让贪官无所遁形

要问这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最残暴,有人说是北齐的高洋,有人说是始皇帝。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别的不说,就冲着他诛杀了十余万的开国功臣以及家属,残暴程度可想而知。

不过造成这种局面的,还是朱元璋太过于自卑和不自信,加上他自幼受到的压迫太多,最终导致了他这种残暴的性格。

但从对待百姓这方面来说,朱元璋又是一位温柔谦和的皇帝。他害怕官员欺上瞒下,贪污银两,对百姓造成伤害,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妙招,那就是在铸钱时在钱币上加了一个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番,看看究竟添加了什么字,能让那些贪官们无处遁形。

贪官铸铜钱时偷梁换柱加生铁,朱元璋想了个妙招,让贪官无所遁形

治贪决心

朱元璋痛恨官员贪污,因此他在洪武十八年创造了著名的“郭恒案”。

郭恒是明朝初期的一位户部侍郎。众所周知,户部是国家的钱袋子,掌管着一国的钱籍,因此朱元璋对户部格外的关注。

有一次有人举报户部官员存在贪污的情况,于是他先是命人把户部的账簿拿来查看,但查来查去都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朱元璋并不罢休,他骨子里就认为,官员都是奸诈的,既然有人举报,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于是他命令锦衣卫秘密调查。

这一查不得了,果然查到户部侍郎郭恒以权谋私,贪污了巨额银两。

贪官铸铜钱时偷梁换柱加生铁,朱元璋想了个妙招,让贪官无所遁形

当然,区区一个户部侍郎并不能成事,这里面其实是一整条贪污链,可以说是集体贪污。

面对这个贪污大案,朱元璋哪里能饶过他们,哪怕部门陷入瘫痪,无人可用,也要把这些贪污之人诛杀殆尽,连他们的家人也不能放过。

这起案件发生之后,为了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朱元璋就颁布了《大诰》。其中规定,官员贪污达到60两,不论什么原因都是死罪。

不过朱元璋还是十分好奇,这些人是如何贪污的,为何连一些专业人士都不能从账面上查出问题?

贪官铸铜钱时偷梁换柱加生铁,朱元璋想了个妙招,让贪官无所遁形

随后朱元璋派人仔细研究,最终找到了这其中的秘密。

原来之前的账簿一直是使用”一、二、三“这样的数字来计数,如此一来贪官在贪污的时候就可以随意修改。比如户部明明购买了一把伞,可贪官上下各加一横,就变成了三把伞,那么他们就可以贪污两把伞的钱。

这里要说明一下,”一、二、三“这样的数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上,是古代历朝历代用来计数的原始单位。

既然问题找到了,朱元璋就命人查询一些可以替代的文字。

贪官铸铜钱时偷梁换柱加生铁,朱元璋想了个妙招,让贪官无所遁形

经过查阅,《礼记·表记》中表示纯粹的“壹”,《周礼·乃酒正》中表示变节、背叛的“贰”等文字,因为和之前的计数单位同音且书写复杂,才正式成为计数单位。

也就是说,我们如今使用的这些大写数字,起初并不是数字的意思,是朱元璋查处贪腐大案之后,为了防止类型情况而特地增加的。

“郭恒案”结束之后,朱元璋本以为大功告成,以后谁也没办法从户部的口袋里贪污了。

可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贪官铸铜钱时偷梁换柱加生铁,朱元璋想了个妙招,让贪官无所遁形

宝源局里的秘密

原来明朝初期因天下初定,中央的权利还没有完全回收,许多事情还是地方上在做,比如铸钱。

有一些贪官就在铸钱上起了坏心思,他们在铸钱的时候,故意在铜钱里面加入了铁。而这种情况很难发现,即便是发现了,也很难追溯根源,毕竟明朝的宝源局分布在全国各地。

确实,这种情况别说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个难题。

为了解决此事,朱元璋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妙招,那就是命令各地宝源局在铸造铜钱的时候,必须在铜钱上加一个字,而这个字就是添加各省的简称。

比如湖北宝源局铸造的铜钱,要加上一个“鄂”字,河南的就加上“豫”等等。

朱元璋的这个妙招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效,让贪官无所遁形,再也不敢在铜钱中掺假了。

贪官铸铜钱时偷梁换柱加生铁,朱元璋想了个妙招,让贪官无所遁形

开国之君

话说回来,朱元璋固然是有雷霆的手段,但从他的出发点可以看出,他对贪官污吏的憎恨程度。不过他也深知,贪婪是人的本性,仅靠杀戮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唯独从制度改革,让这些人无处下手,才是上策。

这一点朱元璋在晚年时就对朱允炆说过,他说杀戮之事,是他这个开国之君可以做的,守成之君还要以树立仁德,善用智慧为主。

参考资料:《明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