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文物局:漢文帝霸陵外藏坑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等1500餘件

國家文物局14日通報稱,當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陝西西安江村大墓、河南洛陽正平坊遺址、甘肅武威吐谷渾墓葬群等3項重要考古成果。

會議聚焦漢唐時期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進展。陝西西安江村大墓确認為西漢早期漢文帝劉恒的霸陵,墓葬平面為“亞”字形,墓室邊長約72米,墓室四周發現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圍有卵石鋪砌的陵園設施,推測可能為獨立的帝陵陵園。江村大墓與窦皇後陵外圍發現陵園園牆遺存,推測共處同一座大陵園内。已發掘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1500餘件,銅印印文有“車府”“器府”“中騎千人”“府印”“倉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圍外藏坑應為模仿現實官署、府庫建造。

江村大墓的形制、規模均符合西漢最高等級墓葬規格,加之其周邊分布窦皇後陵、薄太後陵,專家确認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霸陵位置的确認,解決了西漢十一座帝陵的名位問題,雙重陵園、帝陵居中、外藏坑環繞的結構布局,與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奠定了西漢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礎,對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河南洛陽正平坊遺址是唐代洛陽城郭城裡坊區内的重要裡坊遺址之一,為文獻記載唐代孔廟、國子監、太平公主宅(後改為安國女道士觀)所在。遺址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533.6米,東西寬464.6米。坊内由“丁”字形道路分隔為西半坊、東南區和東北區三部分。西半坊為一座大型宅院,宅院南半部推測為園林區,北部為庭院區。庭院為中軸對稱布局,東西共三路,中路共五進。中軸線上至南向北分布五座大型夯土台基,并由牆(或廊)圍合,推測為太平公主的宅院。東南區發現東西并列的三路院落,院落之間有南北向通道相隔,通道北端有過亭(或過樓)建築。院落東路、中路均為三進,分别推測為孔廟、國子監。正平坊遺址是唐代都城裡坊制度的生動例證,發掘所見的丁字街連通南北坊門的裡坊格局,以及中軸對稱和多進式院落布局,展現了中國古代傳統的城市規劃思想,對唐代政治制度史和社會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甘肅武威吐谷渾墓葬群是一處唐代吐谷渾王族墓群。其中喜王慕容智墓是目前發現唯一儲存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實驗室考古清理保護了紡織品、彩繪陶俑、漆木器等各類随葬品800餘件,其中木質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風、列戟屋模型、以鐵甲胄為主的成套武備、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品等,皆為國内同時期同類文物首次或罕見的發現,出土慕容智墓志首次提及吐谷渾“大可汗陵”的存在。馬場灘M1、M2及長嶺M1,均為長斜坡墓道的單室磚室墓,墓道内發現殉葬整馬習俗,出土《馮翊郡太夫人黨氏墓志》記載該處墓群為吐谷渾蓬子氏家族墓地。墓葬均具有唐代早中期中原地區高等級貴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時兼具吐谷渾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特點,顯示了我國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程序,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實證。

此次通報的3項重要成果,是我國漢唐時期政治制度與國家治理、都市營造與建築技藝、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的生動展現,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中華文明的輝煌曆史和燦爛成就。國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架構下,持續指導有關考古機構加強多學科跨學科研究,深入研究闡釋文物價值内涵,推動有關文物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屈暢)

更多内容,請關注Qnews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産權歸【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資訊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