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逝者|謝辰生:一生隻為一事來

2022年5月6日,家人、學生、摯友和謝辰生做最後的道别。我本想去送最後一程,卻因為疫情原因被家人婉言謝絕。5月2日上午9時許,我突然接到謝老學生發來的消息:謝辰生謝老,今早走了,享年100歲。謝老一生為文物,一世古建情,至此,世間再無謝辰生。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謝辰生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是在中國文保界,說是如雷貫耳,絕不過分。

謝辰生是誰?他是中國首部文物保護法起草人;他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義;他推動設立“文化遺産日”,終身為文物保護奔走呼号;他是新中國文物事業唯一的全程見證者和重要參與者,他是國家文物局的元老耆宿。然而,這寥寥幾字遠遠不能概括謝老的一生所為,這位曾奮力喊出“我願以身殉城”的老人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有關謝老的書籍和報道有很多,然而當我親眼看到謝老後,那一幕便覆寫了之前所有的印象,深深地印在我腦海。

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拜訪謝老是在2021年11月初。那時謝老99歲已過,還有幾個月就100歲了。采訪前我特意買來由謝老口述集結成冊的書《謝辰生口述》了解謝老的經曆,雖然每次都會做采訪前的準備,但這一次我做的更用心。不僅僅是因為謝老的名望和地位,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原因:當時謝老思維依然很清晰,但語言功能不是很好,基本不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隻能三五個字斷斷續續地說。我必須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方,才有可能讓對話順利進行。同時,我還找來了曾經常年跟在謝老身旁,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充當他助手的修淑琴老師協助拍攝,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對謝老的打擾,另外也能從側面更多地了解謝老。後來證明,這個安排是對的。在修老師的輔助下,采訪順利完成。幾個小時的相處,幾處細微的小細節,勾勒出謝老的幾個側影。

早晨九點多,我們來到謝老家時,房門半開着,謝老在床上躺着休息。得知我們到了,在家人的幫助下,謝老被攙扶到輪椅上,緩緩地推到客廳。頭發花白,高鼻梁,眼睛不大卻深邃,清瘦的臉上溝壑縱橫,與之前看到的照片相差無幾,隻是衰老了許多,鼻子上多了根導管。我熱情恭敬地上前打招呼,謝老微笑點頭,嘴裡含混地說着什麼,算是采訪的開場了。

謝老的聽力是很好的,是以每次提問,他都能聽明白我的話,可由于表達受限,原本長長一段話,被謝老濃縮成三五個字就回答完了。當年那些轟轟烈烈,如今都變成了隻言片語,深深地融進了這位老人的生命裡。一個“難”字,包含了多少努力和心血,隻有他自己才最清楚。

一個消瘦的身影陷在輪椅裡,窗外的陽光灑在肩頭,可謝老并不覺得暖和,身上蓋着一個小薄被子,手依然是涼的,兩隻手不時地互相搓着。整個采訪中,老人在輪椅裡坐一會就會滑下去一點,需要有人抱起來重新扶正,每一次都很費勁。我幾次讓老人休息一會,或者坐到沙發上去,謝老總是立刻搖頭,堅持說不用。可能“不用”這兩個字是整個采訪中,謝老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不用休息,不用換地方,不用回床上躺着。哪怕是在修老師向我講述,謝老眯着眼睛打盹兒,似乎是睡着了的時候,一旦跟他說回去休息一會吧,他就立刻睜開眼睛,一邊搖頭一邊說着不用,很堅定的樣子。幾次勸說,老人終于同意回去休息一會,可剛上了床,就要下床,一轉身的功夫就又被推出來了。也許謝老是出于對我的尊重,但那一刻我更強烈地感受到他骨子裡那股堅強有韌性的力量,即使在風燭殘年的這段日子裡,他也沒有對自己放松要求。堅強,對于謝老似乎已經成了他不用思考的本能。正如他的學生修老師所說,謝老面對癌症的折磨,還做過5次手術,卻始終沖在文物保護的最前線,直面那些最激烈的沖突。甚至他的長壽,都與他骨子裡的這種堅強和韌性分不開。考慮到謝老的身體狀況,我盡快地結束了采訪。

謝老本是國家文物局一位起草法規的普通從業人員,可他有他的執念,他本可以把精力隻用在辦公室的案頭,卻偏要走遍祖國大地,尋訪保護曆史遺迹;退休後,他本可以安享晚年,安心養病,可他偏要再度出山,當那個文保“老古董”,啃那些最難啃的硬骨頭。威脅恐吓,采訪中談及此事,謝老淡然一笑。

那些千古遺迹,定格了我們的來處,也記錄了時代的故事。他靈魂中的炙熱、笃定、執着、真誠,在歲月的磨洗中依然可知、可感。從謝老24歲協助鄭振铎編纂《中國甲午以後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開始,直至生命的尾聲,76年,他心心念念的隻有文物保護這一件事,為此付出了自己畢生的光陰。

謝老出生于江南名門望族,他的父親謝宗陶是徐世昌總統府中的秘書,他的長兄、曆史學家謝國桢,至今仍是明清史學研究的一座高峰。濡染于這樣的家庭環境,謝老身上自然帶着書生氣,他寫一手漂亮的書法,還是個情感豐沛的詩人,同時,謝老也被稱為文保“死硬分子”,其性格之剛烈可見一斑。然而就是這樣兩種迥異的氣質和形象,在謝老身上卻和諧共存。

在謝老的書籍裡,刊載了很多他的詩。選此一首,送别謝老。人已離去,風骨常存!

七絕 ·革命何妨與世争

革命何妨與世争,

平生從未競峥嵘。

慣迎風暴難偕俗,

垂老猶能做壯兵。

向我們提供故事線索,

與我們共度每一個365,

共我們在平凡歲月裡收獲每一段不凡。

您可通過背景留言的方式聯絡我們,

共享故事,共嘗甜酸。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