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有名的一場,另兩場戰役是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諸葛亮火攻30萬曹軍,以少勝多,鎮定自若,而火燒3萬藤甲兵時卻直呼:損陽壽,這是為什麼?

戰場曆來是無情的,傷得皆是人的性命,赤壁之戰中,主導者是東吳的大都督周瑜,諸葛亮隻是受劉備之命前去應付,并非是決策者,即使曹軍受到火攻,大多數曹兵跳水,後被俘虜,不至于喪生于火海。
另一方面是曹操挑起了這次的戰役,與諸葛亮并沒有直接的關系,諸葛亮認為自己并不是有心想要傷害戰場上的每一個人,心中無愧,火燒30萬曹軍也就能夠面不改色,使用火攻對付藤甲兵就不一樣了。
南蠻的首領是孟獲,名著《三國演義》講了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可見諸葛亮并不是想要取孟獲的性命,但孟獲卻锲而不舍,他請烏戈國主兀突骨率領3萬藤甲兵來支援,如果用刀劍對付藤甲兵,很難取勝,諸葛亮便又想到了火攻。
藤甲兵身着藤甲,遇火容易點燃,卻難以脫下,最終3萬藤甲兵在諸葛亮面前喪生,諸葛亮心有不忍,在他看來,戰場上所有的士卒無不是無辜的老百姓,這些藤甲兵隻是前來助戰的,卻都喪生于火海。
諸葛亮心中有愧,不免覺得自身的殺氣太重,違背了南征的初衷,也就大呼:必折陽壽。事實上戰場上刀劍無眼,春秋初期諸侯之間的戰事還是講究以“禮”相待,能夠做到不損一兵一卒。
春秋末年,人們變得越來越聰明,陰謀、陽謀齊上,一場戰事下來,死傷無數,諸葛亮被世人稱之為“神算子”,擁有很高的智慧,是曆史上有名的謀士,但不見得諸葛亮是一位嗜殺之人。
後世有一評論是“有仁人君子之心者,未必有英雄豪傑之才;有英雄豪傑之才者,未必有忠臣義士之節;三者,世人之所難全也。全之者,其惟諸葛亮乎!”諸葛亮心中有對無辜之人的憐愛。
不過曆史上,諸葛亮用火攻的事迹也不少,像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諸葛亮還用火攻對付過死對頭司馬懿,諸葛亮用計困住了司馬懿父子,司馬懿父子都認為要被燒死了,結果天空下起了大雨,司馬懿父子便順勢突破了重圍,諸葛亮不由長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