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非常的殘暴,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他幾乎将和自己有血緣關系的人屠戮殆盡。之是以用“幾乎”這個詞,是因為子嬰幸免于難。

那為何秦二世把他的性命留了下來呢?
胡亥為了保住皇位,是以他用最快的速度賜死了扶蘇。他對扶蘇如此狠厲,自然不可能饒過扶蘇的兒子,胡亥既然沒有殺子嬰,說明子嬰或許壓根就不是扶蘇的兒子。
實際上,在史書當中隻有模棱兩可的描述,并沒有點明二人的關系。子嬰是扶蘇的弟弟,這個說法是流傳最廣的,但并不意味着這個說法沒有問題。
根據《史記》記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嬰即位。
這裡說趙高在胡亥死後扶植子嬰上位,同時這裡點出了子嬰的身份,那就是秦始皇的弟弟。
有人覺得這是趙高的一面之詞,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想要冒充秦始皇的兒子還算簡單,但是想要冒充秦始皇的弟弟可是難上加難。群臣們有不少是看不慣趙高,但是并沒有借此來駁斥他擁立子嬰為王,說明子嬰的身份是貨真價實的。
而且趙高敢擁立子嬰,說明子嬰和扶蘇沒關系。要知道,趙高是殺死扶蘇的罪魁禍首,他擁立子嬰,意味着子嬰和扶蘇之間肯定不是父子關系。而且胡亥對子嬰其實藏着幾分尊敬,這說明子嬰身份不一般。
很多人都覺得秦始皇的弟弟似乎要比秦始皇的孩子威脅更大。可是根據嫡長子繼承制度來說,嬴政的弟弟隻不過是身份尊貴,而他本人根本沒有争奪皇位的權力。趙高之是以能擁立子嬰,是因為嬴政的後代已經死傷殆盡了。
群臣了為了維護朝廷的秩序,是以隻能承認子嬰的地位。這件事可以說已經半實錘了,否則根本就沒人能解釋為何子嬰能輕松上位。
當然,還有很多證據作證上述的觀點。胡亥準備殺死蒙毅,而子嬰在這個時候出來勸阻。
并說道,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門士之意離也,臣竊以為不可。
雖然子嬰做的事情是在反對胡亥,但是他的出發點是為了鞏固胡亥的統治。要知道,胡亥可是剛殺了扶蘇,在這個時間節點子嬰出來建言獻策,說明他和扶蘇應該沒有關系。
而胡亥雖然沒有采納子嬰的做法,但是他也通過這件事明白子嬰應該是擁護自己的,是以他沒有對子嬰進行迫害。
接下來,咱們可以切換到胡亥的視角。如果子嬰是扶蘇的兒子,并且進谏否定他的決策,那麼胡亥應該對他非常忌憚,之後找個機會将其殺死。
但令人意外的是,胡亥并沒有這麼做。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那麼這些就都可以說得通了。胡亥不殺子嬰,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畢竟屠戮叔叔可比屠戮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嚴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