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京保衛戰中為什麼三十萬的太平軍都打不過幾萬清軍?

在清朝中後期,這個王朝在經曆了

''康乾盛世''

之後無可避免的走向了衰弱,吏治腐敗、天災人禍,再加上對漢族人民文化和肉體上的殘酷鎮壓。自從清朝統一全國以來,漢族人民的起義就沒斷過。

天京保衛戰中為什麼三十萬的太平軍都打不過幾萬清軍?

其中最大的一次起義非

''天平天國運動''

莫屬,在這場運動中,太平天國在初期因其勾畫的美好藍圖,讓很多貧下中農心生向往,是以這個組織在草創時戰鬥力十分強悍,一路攻城略地,在巅峰時期甚至占了大清王朝一半的江山。

不過既然是農民階級起義,自然也就有着他們的局限性,這個具體展現在這群從山村裡出來的起義軍領袖在攻下南京後就開始迅速腐化,光是伺候天王洪秀全的人就有幾千人,跟别提那些多如牛毛的各種王了。

統治階級的腐化,這也造成了軍事實力上的退步。于太平軍前期的銳不可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最後的天京保衛戰中,曾國荃孤軍深入,直撲太平天國的首都,然而當時号稱幾十萬人的太平軍卻奈何不了這支偏師。

最後這支幾萬人的軍隊在天京不僅站穩了腳,而且還攻破了天京,這一戰讓太平天國名義上被消滅,此後剿滅黃毛隻是個時間問題,大清又被續上了幾十年的命。那麼天平天國被揍得如此狼狽?這其中可有大大的内情。

天京保衛戰中為什麼三十萬的太平軍都打不過幾萬清軍?

洪秀全的兄弟難當

''禍起蕭牆,神仙難防''

,李秀成在天京時曾憑借敏銳的嗅覺聞出湘軍很可能會直撲天京,他告誡天王洪秀全一定要儲備好足夠的糧食,用來打持久戰。而此時頗具商業頭腦的洪秀全的兩個哥哥,洪仁達、洪仁發釋出指令:''

要買糧,得先拿到洪票,要洪票就要錢買,沒錢沒票的,在外面買糧食,就要交重稅。''

就是這一道很雞賊的指令不知道傷了多少太平軍将士們的心。洪家兄弟這一套發家緻富的招數,直接讓太平軍在天京保衛戰中因為缺糧而陷入了被動局面,這也讓得知消息的湘軍備受鼓舞,收複南京指日可待。

洪秀全的蹩腳指揮

要說洪秀全的能力不行老老實實當個吉祥物不就行了嘛,他還不幹,非要自己整出點幺兒子才開心。在得知湘軍抵達雨花台之後,洪秀全又開始了他的神仙操作,他立即下诏指令正在上海作戰的李秀成馳援天京。

天京保衛戰中為什麼三十萬的太平軍都打不過幾萬清軍?

作為太平天國還算富有遠見的人,他并沒有本人前去救援天京而是派出了一股部隊回防。畢竟天京周圍出現湘軍也是常有的事,見怪不怪。再加上他之前也有向天王洪秀全提出過建議,存儲糧食。是以他認為天京保衛戰是一場持久戰,是以穩住東部戰線後在回師救援才是一個較為穩妥的打法。

但是糧食都快吃光了的洪秀全可不是這麼想,于是下了數道急诏,催促李秀成回來救駕。沒辦法,最高領袖的指令不能不聽,于是李秀成放棄了東部戰線取得的優勢,班師回朝。

兵在精而不在多,三十萬太平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一群新兵蛋子,這群人差不多都是流民、會黨、以及清軍降卒等這群人也就欺負百姓有點本事,碰見那些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直接都能被劈成兩半。要想靠着這群素質低劣的兵去和那些經曆過多次生死大戰的老兵打,結局可想而知。

天京保衛戰中為什麼三十萬的太平軍都打不過幾萬清軍?

是以在天京保衛戰中,太平軍在外不僅要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去和那些老兵揮着刀對砍,而且在内還要看着自己的天王洪秀全大魚大肉,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平衡讓這些戰士們沒有爆發出起義初期的戰鬥力。

曆史紀聞:深淺度挖掘曆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