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期,“錯過”大慶油田的日寇,到底有沒有在東北找到石油?

1931年9月18日,蓄謀已久的日本關東軍突然炮擊沈陽北大營,打響了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第一炮。在此後的4個月當中,日寇陸續占領了中國東北地區近百萬平方公裡的大好河山,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侵占中國東北地區長達14年之久。

二戰時期,“錯過”大慶油田的日寇,到底有沒有在東北找到石油?

在中國東北地區淪陷的14年間,日寇把中國東北變成日本帝國的附屬地,當成日寇侵略中國、稱霸亞洲和征服世界的重要戰略後方基地,其間對于東北地區資源、财富的瘋狂掠奪也是史無前例的,不僅直接導緻了東北地區過早地出現了嚴重掠奪性資源枯竭,而且還對東北地區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不可恢複性的嚴重影響。

當時的東北,是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對外貿易最、城市化水準、文化教育等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東北地區已經擁有占全國産量80%的鋼鐵、93%的石油、55%的黃金、30%的電力、47%的鐵路、38%的對外貿易,等等;除此,東北地區還有極為豐富的糧食作物、森林、皮革等經濟資源。

二戰時期,“錯過”大慶油田的日寇,到底有沒有在東北找到石油?

日寇侵占東北全境後,瘋狂掠奪東北各種資源,據史料記載:日寇共計掠奪東北煤炭1.15億噸;鋼材1308萬噸;生鐵300萬噸;黃金每年從11.1萬克增加到357萬克;木材從每年89.7萬立方米到每年277.1萬立方米等等。大量曆史證據表明,這些重要的工業原材料95%以上均被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國内。

除此之外,日寇還先後五次大規模組織日本人向東北移民,搶占東北地區的優質耕地。從1940年起,日寇連續5年搜刮糧食3330餘萬噸,其中1130萬噸運往日本,滿足國内擴大戰争規模需要,供給太平洋戰争,另有500萬噸留作百萬關東軍的軍糧,其餘運往中國各戰區作儲備。

二戰時期,“錯過”大慶油田的日寇,到底有沒有在東北找到石油?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石油。東北的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在大慶油田和遼河油田,二戰時,日寇“滿洲石油公司”曾在大慶油田的邊緣地區打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流出來的是黏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而且流量很小,是以日寇就放棄了繼續在大慶地區找油的計劃。而遼河油田的原油埋藏在地下6000米處,是當時的技術達不到的。

但是,并不是說日本在東北沒有得到石油。日本對東北石油的掠奪主要展現在“人造油”方面,最嚴重的就是撫順頁岩油。撫順煤礦的油頁岩厚約120多米,藏量達55億噸,按平均含油量5.5%計算,可得原油3億噸。日寇于1928年建立煉油廠,1930年開始實際營運,到“九一八”事變前,1930年産原油達5.7萬噸。

二戰時期,“錯過”大慶油田的日寇,到底有沒有在東北找到石油?

作為當時日寇能控制的唯一的石油資源,日寇多次對撫順煉油廠改建、擴建,1936年原油年産量達到了14.5萬噸,1939年增加到19.1萬噸,1942年已達年産30萬噸。這些原油基本上全部運往日本,供以軍用。

日本人雖然精明能幹,吃苦耐勞,但是日本之是以能騰飛,還是靠二戰掠奪的财富發展起來的。這些都還是不完全統計,如果細算下來,日本從中國掠奪走的财富至少可以再造一個日本了。二戰把日本化成了一片廢墟,沒有從别國奪取的資源,日本人就算有飛天的本事,也不可能把日本發展成如今的地步。

此外,國民政府放棄了對日本的戰後索賠,故日本戰後可以輕裝前行,很快恢複了經濟,而滿目瘡痍的東北地區,至今仍自艱難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