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古代的亡國皇帝,每個人心裡都能數上許多名字。三國時期有孫皓、劉禅,隋朝有楊廣,五代有李煜,明朝有崇祯。每個亡國皇帝的命運,都跟他們所處的時代、以及表現息息相關,在古代有這樣一位著名亡國皇帝,子孫到了日本稱王,陵墓至今無人去盜。

此人就是漢獻帝劉協。漢獻帝的故事,對三國曆史有所了解的人,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但漢獻帝被貶為山陽公之後的經曆,被人提起的頻率就相對較低了。當年,曹操為了更好地掌控漢室,一口氣把家裡三個女兒全嫁給了漢獻帝劉協,她們分别是曹節、曹憲、曹華。
三女入宮,起初都被封為夫人。公元214年,曹操廢掉劉協原來的皇後伏氏,曹節成為新任皇後。影視劇裡的曹節對劉協感情很深,曆史上不知道是否如此,但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劉協禅位的時候,曹節非常憤怒,她也确實跟着劉協去了封地生活,陪伴餘生。
在那裡,劉協夫婦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劉協封地河内郡山陽縣,就是今天的河南焦作。劉協夫婦到了山陽,見當地的百姓日子過得貧苦,生了病也沒有好的大夫能看,就開始專心研究草藥知識,成為了當地家喻戶曉的郎中。至今焦作的很多風俗趣聞,都跟劉協夫婦有關。
不過,劉協的子孫并沒有全部繼承先祖衣缽。劉協和曹節屬于善終,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劉協去世後,魏明帝還帶着臣子們祭拜了他,但衆所周知,魏國的曆史沒有延續太長時間,因為司馬家族效仿曹家,曹家的皇位隻傳了幾代,就被司馬氏的晉朝接過去了。
晉朝初年,天下就已經生亂,各路諸侯包括胡人紛紛逐鹿中原。劉協的玄孫劉阿知見到這種情況,十分憂慮,他把手下舊人都召集起來開了個會,告訴大家:“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聞東國于日本,有聖天子。”劉阿知就這麼做出了東渡日本的重要決定。
公元289年,在海上戰勝了重重風浪的劉阿知,乘着滿載全族2000多人的船隻,抵達倭奴國。當時倭奴國的各方面發展都很落後,對于劉阿知等人的到來,國主表示熱烈歡迎,讓他們居住在高市郡桧前村。劉阿知将中原的先進工藝、文化書籍都拿出來,幫助當地人民。
根據日本史料記載,劉阿知還曾經奉了倭奴國主之命,從中原吳地接了4個紡織工匠去倭奴國,從此倭奴國的紡織工藝得到巨幅提升。後來日本的履中天皇即位,封劉阿知做藏官,賜給他大片封地,原因是劉阿知及時告訴他另一個皇子要奪位的消息,使他逃過一劫。
劉阿知被稱為“阿知王”、“阿知使主”,他的兒子劉賀都被稱為“都賀王”,因為這個家族的文化水準非常高,到了倭奴國之後迅速晉升新興貴族,長期擔任倭奴國的重要官職。他們完全融入了大和民族,成為日本“原田”、“高橋”、“大藏”等知名姓氏的共同祖先。
至今,日本的奈良縣、岡山縣都保留了阿知王的祭祀場所。子孫東渡日本,并且在那裡世世代代繁衍興盛,大概是漢獻帝劉協萬萬想不到的。而劉協本人成就并不輸子孫,他的陵墓基本無人去盜,原因是他在當地很受愛戴,他的陵墓“禅陵”,至今都有守陵人看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