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最血性學院,敵人兵臨城下,全體學子棄筆從戎,拼盡最後一人

放眼中國近代,學生們都是推動時代變革的主要力量。他們熱血方鋼,接受西方先進思想熏陶。對這個世界有着極為新穎的視角,還有着極強的創造力,生命力和戰鬥力。

中國最血性學院,敵人兵臨城下,全體學子棄筆從戎,拼盡最後一人

正如戊戌變法前夕,正是由于康有為率同梁啟超聯合千名舉人公車上書,才換來了維新派登上政治舞台。還有後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直接迫使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了恥辱的和約。再加上黃埔軍校出身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成了中國近當代戰争的主要人才力量,學生們在中國近代的舞台上,閃耀着動人的光彩。

然而,古人卻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無非是譏諷文人不懂兵家大事,隻會吟詩作賦,紙上談兵。而我國曆史上的文人也确實大都如此。但也一些例外,譬如辛棄疾,作為南宋著名詞人,他和蘇轼并稱為“蘇辛”,還和李清照合稱為“濟南二安”。最厲害的是,他還是南宋抗金名将,打起仗來也毫不含糊。

中國最血性學院,敵人兵臨城下,全體學子棄筆從戎,拼盡最後一人

是以,古代文人并不是在軍事上一無是處。更何況,還有這樣一個書院,裡面的書生一個個全是善文能武的熱血男兒。

這個書院就是嶽麓書院。同樣是南宋末年,北部的成吉思汗對中原地區蠢蠢欲動。沒多久,他們就打破了和南宋結盟的協定,開始出兵征伐南宋。得知蒙古汗國的大軍将至,朝廷便下令全線封鎖長江沿岸,調遣重兵布防。奈何南宋是個文化繁榮,軍事孱弱的朝代,沒多久,防線就被蒙古人擊潰。他們一路南下,一直打到了長沙。

中國最血性學院,敵人兵臨城下,全體學子棄筆從戎,拼盡最後一人

或許是由于文盛武弱的原因,南宋民族魂和血氣方鋼都互補到了文人們的身上。是以,南宋從不缺充滿家國情懷,立志為國鬥争的文人。這不,元蒙大軍兵臨長沙後,當時還在嶽麓書院上課的學生們一下子就沸騰了。

前有辛棄疾做榜樣,加上嶽麓書院千百年來的校訓就是忠君愛國。學生們都躍躍欲試,想要上陣殺敵。

中國最血性學院,敵人兵臨城下,全體學子棄筆從戎,拼盡最後一人

當時長沙的太守叫李芾,他雖然知道這會前線戰事吃緊,軍隊急需補充兵員。但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和希望,絕不能這樣白白死在了戰場上。于是,他毅然拒絕了嶽麓書院學生們的請求。

三個月的苦苦堅守,長沙即将被破,而朝廷的援軍卻遲遲不來,李芾陷入了絕望。終于,長沙失守,城門大開,嶽麓書院的學生再也忍不住了,紛紛扔下手中的筆,操起能用的一切武器,和城中的老百姓一起抗擊蒙軍。每個人都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無一人投降。整個長沙城上下,同仇敵忾,戰鬥的呐喊震貫全城。

中國最血性學院,敵人兵臨城下,全體學子棄筆從戎,拼盡最後一人

雖然最後還是未能保住長沙,但這幫學生用生命證明了,文人也有脊梁。而民族魂和熱血是根植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不分任何身份和地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