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志》中對姜維的評價是否得當?是不是貶低了他?

縱觀《三國志》,對姜維并沒有貶低,反而是擡高他了。在《三國志姜維傳》結尾總結,對姜維的評價是:

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衆黩旅,明斷不周,終緻隕斃。老子有雲:“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三國志》中對姜維的評價是否得當?是不是貶低了他?

這個評價是對姜維的客觀評價。而在《三國志》中,把姜維和蔣琬、費祎合傳,也是認為姜維是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展現。

說姜維粗有文武,這是大家公認的評價。姜維在諸葛亮活着的時候,曾經受到諸葛亮的贊賞。但是,我們可以看看諸葛亮對他的定位,“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隻是把他定位于李邵、馬良之上而已,并沒有把他當做特别出類拔萃的人才。

《三國志》中對姜維的評價是否得當?是不是貶低了他?

至于蜀漢内部的人員的評價,費祎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而鐘會對姜維的評價則是,“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也就是在夏侯玄、夏侯誕這個層次的。

而鄧艾的評價更為刻薄,他說“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言外之意,姜維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三國志》中對姜維的評價是否得當?是不是貶低了他?

從當時内外的評價來看,對姜維的評價都不太高,認為他根本不可能達成北伐成功的意願。但是,姜維不顧大家的反對,反複進行北伐,最後搞的民窮财盡。

我們如果對姜維的北伐舉動進行評判,我們可以看到,姜維的行動沒有明确的戰略意圖,而戰術上也沒有相應明确的行動。他的北伐,實際上跟軍事騷擾差不多。可是,要進行軍事騷擾沒有必要出動舉國之兵,這就形成了本末倒置。

而姜維和諸葛亮不同,他隻管軍事,他對國家的經濟、政治不加理會。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是對全國的經濟統籌安排,經過一段時間的積蓄才開始軍事行動。

《三國志》中對姜維的評價是否得當?是不是貶低了他?

而姜維則是不管不問,隻管随心所欲的開戰。在他的軍事行動期間,他将蔣琬、費祎多年的積累消耗一空,使得整個蜀漢處在了經濟崩潰,政治滅亡的邊緣。

而且姜維還胡亂指揮,随意改變行之有效的防禦方針,破壞了漢中的防禦體系,開門揖盜,使得鐘會輕易拿下了漢中。為了補救,姜維被迫退守劍閣。姜維這支主力就這樣被鐘會牽制住,使得鐘會得以趁虛偷渡陰平,直達成都城下,迫降了劉禅。

《三國志》中對姜維的評價是否得當?是不是貶低了他?

如果不是姜維胡亂改變漢中的防禦體系,依靠秦嶺天險拖住鐘會。鄧艾就算是有十個膽子也不敢偷渡陰平。因為鐘會被險要地勢牽制,姜維這一支部隊随時可以調往危險的地方補救。鄧艾絕不會自尋死路。

《三國志》中對姜維的評價是否得當?是不是貶低了他?

是以,我們可以看到,姜維實際上是滅亡蜀漢的罪魁禍首。而《三國志》裡面對他的評價已經不是極力貶低了,而是相當擡高他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