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盧明專欄|羑裡城中說文王

盧明專欄|羑裡城中說文王

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到河南湯陰,隻是奔着嶽飛廟去的。看過嶽飛廟,卻發現羑裡(yǒu)城也在這裡。早就知道羑裡,因為司馬遷說過“西伯(即周文王)拘羑裡演周易”。我是早知其有而不知其确切方位。這一次,算是無意中遇到了,自然喜形于色。

羑裡城又稱文王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該景點位于湯陰縣城北郊羑、湯兩河之間的原野上。通過厚達7米的文化層斷面,依稀可見遠古時期人們居住、生活的情景。這裡是有史可據、有址可考的中國曆史上第一座監獄。三千年前周文王被殷纣王關押于此,在這裡推演周易,成為流傳千代的文化典實。

景區大門是一座排坊式建築,四柱三跨,紅柱綠瓦。位于正中上方的匾額上書有“羑裡城”三個大字。整個建築高大雄偉,古樸典雅。自大門進入,見院落正中有周文王高大雕像。隻見他峨冠博帶,手持簡冊,十分偉岸。

羑裡城最重要的建築是文王殿。綠樹回合中,一座高台,有漢白玉欄杆回護。大殿為歇山式建築,飛檐鬥拱,氣勢恢弘。正門匾額上,書有“萬古臣綱”四個大字。大殿中有文王鍛銅塑像,像貌魁奇,神态肅穆,令人肅然起敬。

除大殿外,院中還有演易亭、演易坊等建築,精巧雅緻。園區的後半部,有兩處值得一提:一是道路兩側排列着八八六十四卦的立體圖形,讓人充分感受易卦的神妙之處。一是最北側迷宮式的八卦陣,一般人進入,肯定會迷于其中。

周文王是中國儒家推崇的聖賢,所謂“堯、舜、湯、禹、文、武”,“文”即是周文王。

商代末期,國君纣荒淫殘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諸侯國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引起殷纣王的疑慮。纣王借故将西伯囚于羑裡。姬昌在羑裡被囚的漫長歲月裡,發憤治學,潛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為64卦,并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觀點。作為衆經之首的《易經》一書,是先人們長期觀察體驗自然、人類、社會各種關系而思索歸納的産物,占據中國古代文化的經典地位,哲學、文學、史學價值都很高。周文王對《易經》的貢獻,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相傳周文王在羑裡演易時,被殷纣王得知,為試其真僞,竟殘忍地将其長子伯邑考殺害做成肉湯逼其吞食。周文王明知是親生骨肉,卻強忍悲痛将其咽下,爾後再到演易台後吐出。後人在此堆起一個土冢,取名吐兒冢。

對于周文王,不隻文人們敬仰不已,古代的帝王們也贊賞有加。明朝嘉靖皇帝親自到羑裡城祭祀文王,贊其“功德惟厚”。清代乾隆皇帝拜谒文王廟,揮筆題詩,其詩碑至今仍安置在“禦碑亭”中。詩是這樣的:

洹蕩之間曰羑裡,演易聖人昔拘此。

天高地下皆易理,彖辭闡發權輿是。

天王聖明罪當誅,千載而下真知已。

巍巍之台近隻咫,夙凜師承惟四字,無憂其常憂暫耳。

王季為父武為子,牧誓諒非心所喜。

叩馬村在河之矣,夷齊首肯吾斯語。

周文王在位50年,很有作為。他重視農業,勤于政事,禮賢下士,廣羅人才,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為後繼者武王最終完成滅商大業奠定了基礎。

對于周文王,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解讀。李紅軍先生說:“作為奇書《周易》的作者,文王對于宇宙間禍福轉換、此消彼長的道理太了解了。他的偉大在于,面對強大的對手時,他通過對方力量的削弱和自己力量的增長,在一種大和諧裡完成變革,讓世界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質的改變;他的智慧在于,通過自己的發展,來實作對抗才能解決、甚至對抗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了解深通易理的文王,更客觀,也更具現代性。

盧明專欄|羑裡城中說文王
盧明專欄|羑裡城中說文王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郓城縣委退休幹部,郓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菏澤學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郓城縣曆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說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浒》《水浒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郓城文學作品選》《郓城文韻》《水浒别傳》《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主講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點号心夢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