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有超2.5億人脫發 古代人是怎麼面對頂上問題的?

近幾年,随着生活壓力的不斷加大,很多人都出現了脫發的情況,相關話題也成為了人們讨論的熱點。中國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發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大批90後也被脫發所困擾。

中國有超2.5億人脫發 古代人是怎麼面對頂上問題的?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古代漢人對自己的頭發是非常愛護的,,終其一生都不會剃發。

但是,古人也是會脫發的呀。脫發重症患者有很多有名的大詩人,從他們的詩裡就可以看出來。比如說杜甫:“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白居易:“沐稀發苦落,一沐仍半秃”蘇轼:“晚涼沐浴罷,衰發稀可數”黃庭堅:“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鬓疏”

那古人是怎麼解決脫發問題的呢?

找“人”背黑鍋

劉禹錫常常忍不住跟老白抱怨,“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頭發少的連帽子都跑偏了,還怎麼出門見人嘛!這還隻是陳述事實。實在沒辦法的時候他就把火發在梳子上——“發少嫌梳利,顔衰恨鏡明”,我頭發少全怪梳子太鋒利了。同理應該可以得出現代人的思維方式:顔值下降就是因為鏡子太亮了。

PS:劉禹錫真是個傲嬌的boy。

遮住就沒事了

曆史上最有名的“秃子”應該是西漢末年的王莽。西漢時期,普通老百姓習慣帶一種叫“帻”的帽子,後來自漢元帝開始,皇帝也開始戴這種帽子。

而王莽由于是個大秃頭,是以就在這種帽子上面加了一種叫“屋”的東西,用來掩蓋自己的脫發問題。後人就流傳有一句話:“王莽秃,帻施屋”。

做好頭發的保養

與男人消極接受的态度相反,女人們在面對脫發問題時就要積極的多,保養得也更加精細。這裡面的代表人物就是慈禧了。她有專門的梳頭太監,每天為她梳頭三次。

中國有超2.5億人脫發 古代人是怎麼面對頂上問題的?

宮裡的禦醫們還為慈禧量身打造出由40味中藥材研磨而成的香發散。此外,慈禧還有獨家的“抿頭方”,一用就是二十多年,頭發怕是想掉都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