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至在月頭、月腰或者月尾,能判斷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别誤讀了

作者:選擇圖像

冬至,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祖節日,冬至在所有的傳統節日中,比重相對還是很大的,在部分地區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這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時候(有些文章說白天最長,夜晚最短,這是誤解,别記錯了),冬至過後,白天的時間也開始逐漸變長。

關于冬至,習俗有很多,比如常見的吃湯圓、吃餃子、畫九、釀米酒等等。除此之外,在民間還流傳着一些諺語,通過冬至當天所處的時間,來判斷當年冬季冷不冷,比如“冬至在月腰,走街串巷不戴帽”的說法,還有“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幹寒凍死鬼”的說法,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看完本篇内容就有答案了。

冬至在月頭、月腰或者月尾,能判斷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别誤讀了

冬至在月頭、月腰或者月尾,其實指的是冬至當天的時間,如果在前10天就是月頭,中間10天就是月腰,後10天就是月尾。重點來了,這裡所說的時間是按照陰曆來說的,大家要了解一點,基本上古代諺語中所表達的時間,都是按照陰曆來說。

這個觀點從冬至陽曆的時間也得到了驗證,按照陽曆來說,冬至的時間每年都在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就這3天的時間,是以,如果按照陽曆的時間來說,也就不存在月頭、月腰的說法了。

通過檢視月曆得知,2019年的冬至時間是陰曆十一月二十七,屬于“月尾”。2020年的冬至時間是陰曆十一月初七,屬于“月頭”。2021年冬至的時間是陰曆十一月十八,屬于“月腰”。

冬至在月頭、月腰或者月尾,能判斷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别誤讀了

按照“冬至在月腰,走街串巷不戴帽”的說法,今年冬至在月腰,人們走街串巷不用戴帽,說明了什麼意思呢?其實,這主要指的是後續的天氣溫度。過了冬至,天氣越來越寒冷,不少地區有降雪,溫度也降到了0度以下,以前的人們在寒冷的時候,比較喜歡戴帽子出門,通過戴帽子來取暖。如果說大家出門走街串巷不用戴帽子,說明溫度還不是很寒冷。

總結來說,如果冬至時間在“月腰”,說明當年的冬季不是很寒冷,也有人解釋為當年為“暖冬”。同理,“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幹寒凍死鬼”也很好了解了,如果冬至時間在前10天,沒有被子也不用發愁,說明和月腰的情況一樣,當年冬季溫度不會很低。

如果冬至時間在最後10天,通過比喻的方式,寒冷能夠凍死鬼,說明當年冬天的溫度很低,有部分朋友的話說屬于“冷冬”。

冬至在月頭、月腰或者月尾,能判斷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别誤讀了

但是,這種說法準确嗎?真的可以通過冬至所處的時間,來判斷當年冬季是暖是冷嗎?以今年的情況來分析。上面已經解釋過,今年冬至時間在月腰,按照流傳的諺語說法,今年冬季不冷,或者說迎來一個相對暖和的冬季。

但是,實際上,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冬将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預計,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中東部地區氣溫總體以偏冷為主,2022年1-2月(按照陰曆還屬于今冬)或發生極端寒潮事件。

對比可以看出,一個是通過民間流傳的諺語進行預測,一個是根據現代化的高科技進行預測,民間諺語預測今年冬季可能比較暖,現代化高科技預測今年冬季可能會有極端寒潮,該相信誰?大家心裡也有答案了,肯定會選擇後者。

冬至在月頭、月腰或者月尾,能判斷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别誤讀了

綜上所述,冬至時間不論在月頭、月腰或者月尾,對于當年冬季的天氣都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當年冬季寒冷或者溫暖,由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至于民間流傳的俗語,有些具有區域性,隻适合在個别區域,不能把它當做全國區域來解讀,也不要誤解。

另外,随着不斷的發展,有些俗語所表達的含義也已經被淘汰,不适合現在了,大家可以了解其中的含義,但不要刻意解讀。至于後續的天氣情況,建議大家提前觀察天氣預報,及時了解天氣的變化,以便做出相應的準備。

問問大家,關于冬至,在你們當地有類似“冬至在月腰,走街串巷不戴帽”的說法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