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億時代來臨,快遞業大變天?新巨頭已成形,“阿裡系”開始瓦解

作者:野武士财經

自電商在我國飛速崛起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網上購物代替線下購物,這也推動了我國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根據國家郵政局快遞大資料平台顯示的實時監測資料,截止12月8日,今年我國快遞行業的總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

千億時代來臨,快遞業大變天?新巨頭已成形,“阿裡系”開始瓦解

如此一來,2021年還未結束,我國就已經坐穩了世界第一的寶座,這也是我國快遞行業第8年穩居世界第一。與如日中天的行業業績相反的,卻是快遞市場競争的激烈殘酷,和快遞公司的相繼出局。

前幾年的快遞市場可謂是“百家争鳴”,順豐和背靠阿裡系的“四通一達”占據了大半的市場佔有率,剩下的市場由京東物流、郵政以及天天、國通、全峰、速爾等二線快遞公司争奪。

近幾年快遞行業開啟了“大厮殺”模式,京東物流業務量節節攀升,在阿裡系和順豐手裡分一杯羹,共同占據了80%以上的份額。而一些起先有點知名度的快遞公司,卻因為管理不當、市場佔有率小、使用者回報差等原因,逐漸被市場淘汰。

在出局的二線快遞公司中,知名度最高的莫過于天天快遞。天天快遞成立于1994年,最開始是做個人業務,2003年年業務量達到440萬,超過了“四通一達”。電商發展起來後,天天快遞沒有及時轉型,而四通一達則迅速投入阿裡的“懷抱”。就這樣天天快遞錯失了機會 ,再難翻身了。

天天快遞經曆了3次“易主”,經營還是每況愈下,快遞服務也因為配送慢、經常丢件而被使用者吐槽。蘇甯收購天天快遞後,砸下重金試圖拯救天天快遞,然而今年蘇甯自身也出現了資金問題,無法再為天天快遞燒錢。天天快遞隻能宣布退出快遞大市場,轉做同城配送。

千億時代來臨,快遞業大變天?新巨頭已成形,“阿裡系”開始瓦解

天天快遞的沒落是所有二線快遞的真實寫照。快遞市場最需要的就是規模效應,強者愈強,弱者隻會越來越弱,快遞巨頭逐漸占據所有市場後,二線快遞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劉強東曾經在一次采訪中預測過:未來我國的快遞市場将很快結束“三足鼎立”的局面,隻剩下順豐和京東物流,因為“四通一達”的大部分利潤極有可能會被菜鳥網絡吸走。這番言論剛出爐時很多人都不贊同,因為四通一達背靠阿裡,市場佔有率很大,不太可能倒下。

然而10月末,“四通一達”中的一大快遞巨頭——百世突然就“倒”了。百世彙通被極兔速遞收購,收購價約為68億元。近7年,百世快遞雖然年營收很高,但卻一直虧損。去年百世的年營收高達300億,仍虧損了20.51億,過高的人工成本讓百世快遞壓力巨大。

作為背靠阿裡系的快遞巨頭,百世折翼,收購對象還不是同為阿裡系的其他公司,而是半路殺出來的極兔,隐約透露着阿裡系快遞聯盟正在逐漸瓦解的資訊,阿裡系的圓通、韻達、中通的年利潤也在下跌,劉強東的話正在逐漸印證。

千億時代來臨,快遞業大變天?新巨頭已成形,“阿裡系”開始瓦解

再看收購了百世的極兔,正在“異軍突起”。去年3月,極兔在國内起網,并迅速發展;到今年9月,日單量能達到2000萬;10月極兔收購百世快遞;11個月,有報道極兔在最新一輪的融資中融到了25億美元,騰訊也參了股。

這幾年我國快遞市場逐漸“定型”,通達系、京東、順豐三大巨頭幾乎占據了所有市場,市場如一潭死水,不斷飽和不斷内耗。

在這種情況下,極兔就像一隻鑽進快遞市場的“鲶魚”,攪活了水,讓原先穩固的快遞格局出現裂縫。

快遞行業變天,對我們來說不是壞事。以往經常遇到送不到家、派送幾天還沒到、包裹損壞等問題,卻很難申訴。如今各大快遞公司都有競争壓力後,自然也會努力提高服務水準和服務态度,我們的網購體驗也會提升。

繼續閱讀